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巴菲特從過氣投資大師到華爾街之神

( 2001-11-13 09:49:05 ) 大洋網   一年多前,當美國科技股牛氣沖天,巴菲特被市場冠上“過氣的”投資大師之名,因爲他老是說自己不懂、也不會投資新經濟。如今,美股由牛轉熊,誰又成爲最受市場推崇的投資大師?當然還是??華爾街之神巴菲特。

  “巴菲特的笑話令人捧腹,他的飲食???一大堆漢堡和可樂???妙不可言。簡而言之,我是個巴菲特迷。”比爾?蓋茨如是說。在美國,沃倫?巴菲特被尊爲金融界的上帝。他是僅次於比爾?蓋茨的全球第二號富翁。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47.8萬股,占其投資基金的35.6%。其股票回報率在世界上獨一無二,近30年來平均每年增值24%!

  說巴菲特是華爾街之神,可他身上卻表現出了太多普通人的特質。他每次出國旅行,飲食是老一套:午餐和晚餐吃牛排,每天喝6小瓶帶櫻桃味的可樂。他是億萬富翁,但神態舉止並不像華爾街的投資大腕,倒像個在大平原上種植玉米的農民。他穿著隨便,對奢侈品毫無興趣,厭惡高級餐館,從未沾過一滴酒,不說一句外國話……他的惟一樂趣是聚積財富。這個戴著玳瑁架眼鏡的“大鼻子”一向深居簡出,不愛抛頭露面。他的地盤在哪兒?內華達州的奧馬哈。他1930年在那裏出生,至今仍然住在一處不起眼的小別墅,沒有鐵柵欄相護,也沒有專人保衛。

  巴菲特確實不起眼,可無論股市行情牛氣沖天抑或疲軟低迷,也不管經濟是否繁榮,他在市場上的表現總是很好。當然,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必然。巴菲特的成功也不是突如其來的。

  與衆不同的童年
  沃倫?巴菲特於1930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內華達州的奧馬哈市,時值經濟大蕭條困擾全球。由於生不逢時,在他剛滿周歲時,他的父親,身爲銀行證券銷售商的霍華德?巴菲特就失業了。這樣的家境卻使巴菲特從小就對錢産生了特別的興趣。童年的巴菲特不停地數著一些數位,大街上車輛的牌號,每個單詞在報刊上出現的次數,棒球賽比分,甚至一些社會名流的生卒年份,都能引發他的興趣。他對數位的喜好超過了一切。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幫助他在進入投資領域後比別人更能精確計算投資的風險和回報。他感興趣的不僅僅是數位,而是金錢,他在“數著他想象中的財富”的過程中成長。小小年紀便滿肚子都是生意經。5歲時,巴菲特在自家門前向路人兜售從祖父雜貨店裏批出來的口香糖和檸檬汁。6歲時,在與家人去郊外度假時,他用25美分買了6聽可樂,然後在湖邊以5美分一聽的價格賣給遊人。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爲紅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髮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30年代的大蕭條,波及了巴菲特的家鄉,他父親供職的公司倒閉了,全家遷移到了別處,父親與人合夥開了一間公司。公司很快又陷入困境,巴菲特一家的生活變得有些艱難,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3、4年。巴菲特後來回憶道,童年的那段艱難歲月使他當時就萌發了一種強烈的願望,長大後一定要擁有大量財富。“總有一天,我的名字和照片會出現在傳媒上。”

  1940年,10歲的巴菲特隨父親去了紐約。在這個世界金融中心,他被華爾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後,這個少年第一次進行股票投資,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買進了一種公用事業股票,不久,這只股票的價格上升到了40美元,巴菲特將股票抛出。首次投資雖然賺得不多,但卻給他帶來了無比的喜悅。

  1943年,巴菲特的父親當選爲國會議員,於是全家遷到了華盛頓。在這裏,巴菲特成爲《華盛頓郵報》的報童。這年,才13歲的巴菲特,煞有介事地登記了自己的收入,提交了納稅清單,並拒絕父母爲他代交稅款。

  兒時的巴菲特就像一個書蟲,並且有著照相般的記憶力。只不過他讀的不是童話故事,而是教人如何發財的“秘笈”,如《賺到一千美元的一千招》、《從十美元成爲大富翁的故事》。一年一年過去,巴菲特掙錢的點子也層出不窮。他姐姐多麗絲感慨萬千:“他從小腦子裏便充滿了賺錢的點子,他惟一的意願就是成爲人人尊敬的富翁。”

  名師指點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在巴菲特沒有確定自己的投資體系之前,他和絕大部分投資者一樣做技術分析、聽內幕消息。這就是真實的巴菲特,他不是一生下來便知道應該以14倍的市盈率去購入可口可樂股票。如果巴菲特當時繼續研究走勢圖和打聽內幕消息,現在或許已經破産,或者仍是一名散戶。但是他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他覺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成了著名投資專家、證券分析學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弟子。格雷厄姆被稱爲“投資證券分析之父”,其投資理論的精髓,就是強調對企業實質投資價值瞭解的重要性。他告訴巴菲特,投資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顯示幕幕上,而應放到發行股票的公司那裏。投資者應該瞭解的是公司的贏利情況、資産負債情況、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等,只有通過上述分析,才能發現或計算出一隻股票的“真正價值”或“內在價值”。他認爲市場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對股票的真正價值作出合理的估價,投資者之所以能夠在股票市場上獲利,是因爲他們發現並買進了低於其真正價值的股票。當市場最終發現其投資價值後,這只股票的價格也就會上升。他告誡巴菲特對華爾街要當心,不要聽信傳聞,要炒“煙屁股”(低價有價證券),不搞短期行爲。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然而,畢業後他卻多次碰壁,找不到工作,遂於1956年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鄉,決心自己一試身手。當時,他身無分文,但是他堅信,格雷厄姆教的那些原則是他發財的鑰匙。有一次,他在父親的一個朋友家裏突然語驚四座,他宣佈自己要在30歲以前成爲百萬富翁,“如果實現不了這個目標,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築物上跳下去。”不久,一幫親朋湊了10.5萬美元,其中有他的一部分,巴菲特有限公司就這樣開業了。由於善於與人溝通,公司成立第一年就集資50萬美元。  創業之初巴菲特非常謹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他已擁有了5家合夥人公司。巴菲特喜歡獨來獨往,且具有強烈的數位化、邏輯化思維風格。當了老闆的巴菲特竟然整天躲在奧馬哈的家中,埋頭在資料堆裏,每天只做一項工作:尋找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廉價小股票,然後將其買進,等待價格攀升。這正是格雷厄姆教給他的秘訣。這些遠遠低於其營運資本的股票果然爲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格雷厄姆的“點金術”百試百靈。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巴菲特公司的業績高出了道?瓊斯工業指數20-47個百分點,而巴菲特本人也獲得《奧馬哈先驅報》“成功的投資業經營人”的名號。

  致富之路
  許多人都以爲,巴菲特入行時只有100美元。事實上,當他成立巴菲特合夥人企業時,他的個人財富已有14萬美元(大約相當於現在的30萬美元)。巴菲特在1950年時的個人財富是9800美元,這是他勤工儉學的結果,其中,有賣高爾夫球賺的1200美元。對於一個19歲的年輕小夥子而言,確實不算少了。這就是說,從1950年至1956年的約6年時間裏,巴菲特積累了近13萬美元。  巴菲特在22歲那年與蘇茜結婚,居住在月租65美元的公寓裏。他將8000美元投資於GEICO公司,此時他的財富約1.2萬美元。GEICO的股值在不到兩年時間裏翻了整整兩倍。因此,到1953年,巴菲特的財富估計至少達到3萬美元。

  20世紀50年代是美股的黃金時間,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由1950年初的200點升到1959年底的679點。許多股票都像孫悟空翻跟鬥一樣往上翻。一次,一個費城的經紀商以15美元一股的價格推薦給巴菲特一隻叫做“家庭保障公司”的保險股。巴菲特買了一些,一段時間之後,它的每股價格升到370美元。到1956年,巴菲特的個人資本已由9800美元激增到14萬美元。此時,巴菲特決定成立巴菲特合夥企業???巴菲特有限公司,集資10.5萬美元。巴菲特象徵性地投入100美元。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當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屬於巴菲特個人。這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併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其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對於巴菲特合夥企業而言,在1956年到1969年的13年中,投資組合平均以每年29.5%的速度增長。其中6%作爲利息,餘下的利息中75%乃是合夥人利潤,只有25%是巴菲特的報酬。但算下來,合夥人的年收益率仍高達23.6%。對於巴菲特而言,從1950年的9800美元到1969年的2500萬美元,個人投資的年增長率超過54%。

  巴菲特的成功,得益於他最初爲合夥公司確立的投資原則:以真正價值爲選擇物件的標準,而不是以是不是熱門股作爲投資選擇的標準。正如導師教導的那樣,他從尋找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入手,著眼於企業的長期發展,而不在乎每日的市場行情。他對市場預測白眼相向,“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惟一價值,是使算命先生有面子而已。”

  巴菲特購入美國著名企業捷運公司的股票就是體現其投資原則的典型。1963年捷運公司由於運作出現麻煩,股票迅速從60美元跌至35美元,傳言不斷。巴菲特在調查中發現,在飯店,顧客繼續用捷運卡付帳;在銀行和旅行社,人們還使用捷運的旅行支票。由此,他得出了與衆不同的觀點:捷運只是暫時遇到了困難,它仍是美國大衆喜愛的公司之一。於是他分批購買大量捷運公司的股票,最多時約占他的投資資金的40%。1965年,捷運公司開始走出低谷,1967年,股價飆升至每股180美元。

  當多數投資者對陷入困境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公司的股票嗤之以鼻時,巴菲特又根據重視“內在價值”的投資原則,大量購買它的股票。這個公司日後成爲巴菲特所有投資的基石。巴菲特利用投資伯克希爾公司積累的資金,於1967年購買了奧馬哈的兩間保險公司的股權。70年代巴菲特又相繼購買了8間保險公司的股票。這些保險公司促進了伯克希爾公司由紡織業向保險業的轉型,爲巴菲特日後投資取得了良好的資金來源。這是巴菲特在投資上的第一次成功轉型。

  至80年代,除了資本財務、能源、科技和公用事業之外的各個主要工業集團,幾乎都有巴菲特的股票投資。

  獵人本能
  作爲華爾街的股神,巴菲特投資只有過一次“遲疑”。那是在1969年,當時阿姆斯壯把星條旗插上了月球,整個美國社會情緒極佳,經濟增長率出奇的高,股市極其繁榮。巴菲特合夥公司1968年獲得了成立以來的最佳業績:效益比前一年上升了59%,而同期道?瓊斯指數只升了9%。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動下,市場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兼併浪潮。AT&T、Litton等大公司四處擴張。而一些公司則處心積慮,利用兼併一些低市盈率的公司來製造每股盈利大幅增長的假像。投資大衆被這些假像所蒙蔽,不斷推高股價。雖然,巴菲特聲明不會預測市場的走勢,但是,他在自己辦公室的牆上貼滿了有關1929年危機的剪報以時時提醒自己。他預感到,這一切最終要砸鍋。他告誡自己:股市狂升時要避而遠之。平生只服從自己直覺的巴菲特決定清理基金,分配給股東,搞得股東們目瞪口呆。他本人當時已有2500萬美元,但一個子兒不動,靜觀股市回落。

  這是多麽靈敏的嗅覺!到1970年年初,美國股市開始踉踉蹌蹌。接著,華爾街的著名股票一個接一個猛跌。此時,巴菲特那種天生的獵人本能再次復蘇,他投資生涯中更加耀眼的第二幕開始了。他建立起一種新的基金,取名爲“伯克希爾?哈撒韋”,這是新英格蘭一家老紡織公司的名字。當時,老公司早已蕩然無存,沒有一座工廠,沒有一個工人,只留下一塊招牌。後來,這家小企業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負盛名的控股公司,30多年間股價奇迹般地上升了幾千倍。

  70年代初,美國股市一片蕭條。巴菲特盯上了報刊業,因爲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了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他從1973年開始悄悄買進《華盛頓郵報》的股票,這使該報總裁凱瑟琳?格雷厄姆坐臥不安,不知這位“天外來客”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第二年,凱瑟琳終於見到了這個名叫巴菲特的陌生人,她請巴菲特手下留情,不要再買《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巴菲特答應了,但作爲交換條件,他從《華盛頓郵報》董事會裏得到一個位子,並和凱瑟琳成了好搭檔。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0%。10年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爲2億美元。而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美國好幾家大跨國公司的主要股東:可口可樂的8%,吉列的8.5%,美國運通的11%,迪斯尼的3%,韋爾斯?法戈的8%,《華盛頓郵報》的17%……到2000年年底,這些股份的總價值爲372億美元。

  投資法寶:遠離市場
  透徹研究巴式投資方法,會發覺影響其最終成功的投資決定,雖然確實與“市場尚未反映的資訊”有關,但所有資訊卻都是公開的,是擺在那裏誰都可以利用的。

  沒有內幕消息,也沒有花費大量的金錢。是運氣好嗎?有一個比喻:當有1000只猴子擲硬幣時,總有一隻始終擲出正面。但這解釋不了有成千上萬個投資人參加的投資競賽中,只有巴菲特一人取得連續32年戰勝市場的紀錄。

  巴菲特曾經說過,他對華爾街那群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的種種非理性行爲感到不解。也許是人在市場,身不由己。所以他最後離開了紐約,躲到美國中西部一個小鎮裏去了。由此,他遠離了市場,也因此,他戰勝了市場。

  高科技股盲?
  巴菲特對兩類股票不感興趣,一類是公用事業股,理由是利潤固定的行業從來不在他的投資範圍之內。另一類是高科技公司股票。“我自己對這類公司捉摸不透。如果我不懂,我就不投資。”他解釋道。

  當衆人都對高科技公司趨之若鶩時,巴菲特近乎偏執狂的理念開始爲一部分人所詬病,特別是伯克希爾1999年的投資創最壞紀錄的時候。

  伯克希爾公司2000年3月宣佈其1999年利潤因爲保險業的損失而下降了45%,公司淨利潤從一年前的28.3億美元下降到了15.6億美元。“這是在我任期的最差絕對業績,與標準普爾指數相比也是最壞的相對業績。”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承擔了全部責任。

  面對壓力,巴菲特仍然堅持其保守的價值發現式投資思路:不管未來的美好事物具有多大的誘惑力,今天確切的事物始終勝於未來的美好事物。

  到了2000年4月,所有對巴菲特的批評都急忙收場。這個月,美國股市大跌,NASDAQ指數下跌了近30%,而巴菲特在這個月中賺了5.7億美元。他也因此在4月29日的股東大會上免去了麻煩。因爲據《紐約時報》報道,有一名股東原本準備用番茄砸巴菲特,表示自己的不滿。

  2000年的上半年真是富戲劇性。首先是朱利安?羅伯森的“老虎基金”關門讓人震驚。而在前幾年,很多機構投資者都十分欣羡“老虎基金”的業績。4月28日,大名鼎鼎的“量子基金”也要消失了,老闆索羅斯宣佈該基金的管理人退休。“老虎基金”的失敗在於投資所謂的傳統股票,而這原本被認爲是最安全的。“量子基金”的失敗在於投資科技股,先是大贏後是大輸。一時間,“傳統股”和“新經濟股”誰值得投資、誰是泡沫的爭執甚囂塵上。而巴菲特對此保持沈默。在他看來,問題的關鍵,是你在投資時要追求什麽。

  在馬拉松比賽中,你想跑到第一的前提是必須跑完全程。巴菲特經常用類似的比喻來說明自己的投資風格。“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曾取得過投資市場馬拉松的階段性第一,但未跑完全程。

  孤獨的英雄
  真正的如巴菲特一般的英雄,也許都喜歡孤獨。好奇的奧馬哈人開車路過法南街巴菲特家門前的時候,常常會放慢速度,特意留心一下那座普通而神奇的小樓。而此時的巴菲特也許正好站在廚房的窗邊,一手拿著報紙,一手拿著可樂或漢堡包。圈內的人才知道,這所房子裏面其實並不奢華,每天安靜得出奇。學究一樣的巴菲特,身邊沒有僕人,只有一個女傭每隔兩星期過來忙一次。他喜歡這種愛默生式的“甜蜜的孤獨”。

  設立在凱特威廣場第14層的伯克希爾公司又如何呢?儘管它很能賺錢,但全體員工只有11人,這裏看不到滿眼的臺式電腦或挂在牆上的電子顯示幕。由於巴菲特的業務多爲長期投資,因此他至今仍然沿用那套熟悉的分析研究方法從事經營。但是,深居簡出並不妨礙巴菲特結交朋友。他常常躺在家裏的地板上,與一位名叫芒格的“西海岸哲學家”打電話,一聊就是幾個鐘頭。

  金錢只是數位
  對投資者來說,或許巴菲特真是個謎。他與衆不同,難以歸類,難以預料。他獨自確定前進方向,不聽任何人的話,厭惡社交活動。賺得大量財富後,巴菲特向公衆強調的是,要回報社會。“投資是向公衆作貢獻的一種形式。”

  巴菲特的這種價值取向,源於他對“市場禮遇”的感恩。“如果你是一個出色的教師,你不會得到很多收入,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護士,你也不會得到很多……但我正巧處於一個付出多少汗水就能獲得多少收益的市場體系裏。我覺得如果你受到了這個市場體系的禮遇,由於你的特殊能力,它給了你無盡的享受物品和服務的機會,社會就有權從你那兒得到些什麽。”

  巴菲特把錢看成是社會開給他的鉅額支票,但他不揮霍。他曾經坦然地告訴朋友:“從鉅額消費中,我不會得到什麽快樂,享受本身並不是我對財富渴求的根本原因。對我而言,金錢只不過是一種證明,是我所喜愛的遊戲的一個記分牌而已。”

  80年代,另一位著名的投資基金天才彼得?林奇拜訪了巴菲特,他爲巴菲特簡陋的辦公條件而震驚:只有一台老式的股票行情收錄機、幾幀家庭照片、一座上了年數的舊鍾以及堆放得整整齊齊的案卷、財務報表和商業報刊。就是這些東西,見證了歷史,目睹巴菲特走向輝煌。他開玩笑似地說過:“我99%的財産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的確,除了在奧馬哈的別墅和太平洋邊的一座鄉間住宅,他什麽也沒有,沒有遊艇,沒有古堡,沒有賽馬,沒有名畫。中國人常說:錢財乃身外之物。巴菲特也有同樣的觀點,按照他的意願,他和夫人去世後,將把全部股票遺贈給一個基金會,該基金會必須永遠遵從他的遺志。他已經立好遺囑,開頭的一句是:“昨天,我去世了。”這將是這位億萬富翁開的最後一個玩笑。

  當然,巴菲特目前健康狀況很好,暫時也沒有“金盆洗手”的打算。據說,由於他身價太高,一旦有事,一些股票就可能發生暴跌。對於將來的退位,巴菲特只是笑呵呵地搪塞過去。當然,他有那麽多的錢,不可能一點不考慮將來。創立基金?捐給慈善機構?在伯克希爾繼續幹?……目前還是一個謎。但他已對他的子女明確表示,“如果能從遺産中得到一個美分,就算走運”。此話並非戲言,他曾在妻子的勸導下給兒子豪伊買了個農場,而豪伊必須按期繳納租金,否則立即收回。巴菲特解釋說:“那種以爲只要投對娘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

  ”有人說,這是個缺少英雄的年代,但至少我們擁有沃倫?巴菲特,這足夠了。

  個人資料
  姓名:沃倫?巴菲特
  淨資産:323億美元
  婚姻狀況:已婚,三個孩子
  受教育程度: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