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從歷史中看見明天

第一次有了專欄版面,真是受寵若驚。想當初玩股網找我寫這專欄時,我因為有人肯賞識我這沒沒無聞的小夥子,一時高興便直接答應了,等到真要寫稿時才發現:我能寫什麼呢?我跟大多數人一樣也不過就是個靠薪水孝敬父母的上班族,根本沒從股市中賺過什麼大錢,股齡也不如許多前輩,真要說有什麼是別人可能沒有過的,大概就是我有過非常慘烈的破產經驗吧。 

那時正好是07年的夏天,知了吵死人的時候。當時正好是股市的大多頭,在半年之間指數上升了近兩千點,我的股票每一檔都走紅,幾乎每個月都有賺錢。股票穩定獲利之後,我的心開始大了起來──
股票的報酬率都用%算,實在賺太慢了,什麼時候才可以賺到一億呢?最近剛學會的權證好像不錯,股票漲一點就可以賺好幾倍了,改玩權證吧!
一開始我還有點戒心,只拿了幾千元當學費買了些認售權證,正好遇到八月的大跌,幾千元一下子變成好幾萬,後來雖然遇到V型反轉,在平倉之後,仍然有些獲利,我心狂喜不已,便決定把我所有的現股都換作權證操作。
那時我資歷尚淺,沒經歷過像樣的空頭市場,根本不懂什麼叫做資金控管,看聯發科好像還不錯,就把資金的一半拿去買聯發科的權證了。沒想到,剛買完權證後的幾天,就遇到112大崩盤,權證直接跌停,一天就賠了五六成。我傻眼了,從來沒有一次賠過如此多的錢,讓我完全失去了理智,我根本無法割肉停損,相反的,我還在接下來的跌勢中持續攤平──
在這之前,只要懂得選強勢股,攤平最後總會轉虧為盈。但這次完全不同,我越買,股價越是加速滑落,加上權證時間價值的減少,待到隔年二月的時候,原本花數十萬買的權證,價值已經剩下不到一萬了。
最後,這一萬也歸零了。雖然三個月後又漲到了九千三,已經跟我無關了。
那次的失敗讓我損失了90%的資產,現在說起來好像雲淡風輕,但當時的痛苦,沒有破產過的人真的是不會理解的。雖然家人都能諒解我(我的資金有部份是家人的),但很久的時間我都不能原諒自己,覺得人生一片黑暗,很想就此了斷。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中我讀了許多投資的好書,丟掉過去那些浮誇的理論,學到了許多比技術分析更重要的東西。
從前我總以為看對方向是最重要的,那次之後我才知道我錯了。人不是神,根本不可能有人能永遠看對方向,所以與其追求浮誇的預測功力,不如控管好自己的資金、擬定好應對策略,讓自己能面對許多次猜錯、做錯的情況而不倒,活著等來久久一次的大賺,才是真正的學問。
具體來說,就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做的是數日、數週或是數個月的波段,也沒有特定的出場條件(如穿破季線、累計營收向下),甚至根本沒有設下停損的話,那即使你能看對幾次方向,最後還是要被抬出場的。
舉例來說,一個散戶在200點買了股票,原本只是想賺賺隔日沖的錢,結果隔天收黑190點,該散戶心有不甘,便沒有賣出。兩週後,股價已經漲到了230點,這時該散戶已經完全忘記當初的目的(隔日沖),只想放久一點多賺點錢。不想又過了一個月,股價竟然不漲反跌,剩下180點,也跌破了季線,這時該散戶心想「當初190點都沒賣,現在豈可賣出?」打開報紙又剛好看到該股的利多消息,結果就決定繼續留倉。於是,一年後,股價剩下20元,還面臨下市危機……
上面就是一個看對方向(曾漲到230點)最後還是賠錢的例子。套句市場上常聽到的話來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父。」講的就是這種情況。如果你買的時候根本沒計劃什麼時候要賣出,也沒設下停損的話,那像我一樣被抬出市場,也只是遲早的事而已。
還好,這次的破產雖然讓我人生歸零,但同時也讓我學會了從前即使能在書上一再讀到,也無法體會的字彙。 

那個字叫做風險。 
我是一個實話實說的人,我只能說我實際經歷過的故事。談論自己的破產經歷是件難堪的事,還好我已經從那之中走了出來,也在去年還清了欠家人的債。現在的我雖然錢不多,但我有個無時無刻都會提醒我的危機意識,我絕不會投入所有的錢,也隨時警戒著無法預測的暴跌,我希望,帶著這種意識的我所給的預測,能對各位有所幫助。
 
這張是撰文當日的日線圖,我將我對未來的預測分成三部份,分別是短線(一日~數日的操作)、中線(為期數週的操作)、長線(為期數個月的操作),切記你的出場時間或條件在買入當下就要決定好,否則即使預測正確,也不一定賺的到錢。
在短線上,雖然近日出現兩條長黑警訊,讓放空者賺了不少油水,但大盤在短短兩日內就以蹲跳方式回到趨勢線上,五分線也呈現非常強勁的走勢,短線上心態還是應偏向多方操作。
中線來說,自去年7月20號月線與季線金叉後,便呈現強勁的多頭走勢,9月13號三角整理完畢、趨勢確立後,多頭更是勢不可擋,雖有兩次跌破六七月趨勢線,但總能回到趨勢線上穩定爬升,這也是這次雖然連兩日大跌但我卻沒出來當反指標喊空的原因,所謂長線保護短線,中期趨勢既然走多,那短線作多自然能容許更多錯誤。
長線就要藉助另一張圖來說了:
 
只看這張圖的話,請問你覺得這裡是底部還頂部呢?應該買還是應該賣呢?
正常人直覺反應都是可以準備買了吧?
可如果我告訴你這張圖其實正身是這樣子的話呢? 
剛剛那張圖其實就是一張正常月線圖的上下垂直翻轉罷了,也可以說是空方視點的月線圖。而如果你在空方視點覺得現在已經是「底部」的話,你就該逃命了。
歷史證明,台股每次只要上九千,平均都只能維持六個月,以短線、中線來看的話,這時間長到可以大撈一筆後再從容離開,但如果是長線的話,我奉勸你還是多看少碰吧。
事實上,在07年那次也有人對我說過這種話,但我那次沒有聽。
祝福各位,這此都能在高點全身而退。

文章來源:
http://www.wantgoo.com/PersonalPage/MyBlogPost.aspx?MemberNo=23864&ArticleID=1

十分鐘學會簡單財報觀念

先前寫過一篇《明哲保身in股市:用最簡單的方法判讀現金流量表》的文章,很多讀者朋友都給予熱情的支持,但也有很多讀者問我:「應收帳款(或存貨)增加不是好的嗎?為什麼是負數?」之類的問題,這種問題要從基本的會計觀念講起,因為太複雜的會計觀念對判讀財報沒有幫助,本篇將以最簡化圖表的方式幫助大家對財報有更好的理解。
 
首先我們假設現在有一間公司新開幕,就叫做「漁夫公司」好了。漁夫公司的老闆是漁夫,職銜是董事長兼工友,因為最近捕魚不好賺,所以想做點別的生意,現在漁夫身上總共有100元現金,而總資產也是100元。
 
接著,漁夫把這一百元全部拿去【設計科】買材料凹學弟做了【包包】,總共花了100元。
 
花掉的100元當然不可能憑空消失,而是全部做成了【包包】,這個【包包】在會計上的分類就是存貨,現在漁夫的現金是0元,但是有成本100元存貨,所以總資產還是100元。
 
後來,漁夫到汨羅江逢人就推銷包包,終於把包包都賣掉了,總共賺了200元,這時存貨當然都用完了,化作銷貨收入。
 
同理,消耗掉的存貨不會憑空消失,而是成為200元的現金收入,於是期末現金有200元,總資產也變為兩百元。比最開始的時候增加100
 
這時我們結清損益表,會得到淨利=收入-支出=100元,腦袋轉得快的讀者已經發現了,這個100元跟總資產增加的100元是一樣多的。沒錯,這是一個會計恆等式,也就是「淨利=總資產淨增加數」也就是說,本期的淨利是100元,本期的總資產就會比上一期的總資產多出100元。這個觀念是會計裡幾個重要的大原則之一,請先牢記在心。
 
接著我們看看現金流量表。假設忽略漁夫公司【來自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與【來自理財活動的現金流量】,那【來自營運活動的現金流量】有100元,就代表期末的現金會比期初多100元。而營運活動的100元又是由淨利而來的,這是一般人腦中熟悉的模式,也是最理想的模式。
不熟悉會計的人看到這可能有點頭昏腦脹,不過到這邊只要都搞懂,那距離能讓你避開地雷的判讀觀念也只差一步了。
現在我們要讓情況更貼近現實。
繼續說下去之前,請回憶一下「淨利就是總資產淨增加數這個觀念,總資產增加乍看之下是件好事,可資產卻未必都是好東西,舉個例吧,你可能會以為夾在書裡的私房錢是資產,可是如果有天你翻開書,卻發現這些錢都被蛀蟲吃爛了,爛到根本不可能拿去銀行換鈔,那這些爛鈔票還會是資產嗎?同理,公司帳上列為資產的項目,也未必都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讓我們修改一下最開始的例子,假設漁夫在泊羅江上包包根本賣不出去,最後遇到屈原,就凹他全部買了下來,沒想到屈原身上竟然沒帶錢,所以這些包包只好以賒銷的方式賣給了屈原。現在存貨也是0元,但沒有現金入帳,只有200元的應收帳款。淨利依然是100,總資產也比最開始增加了10變成200元。
 
如果只用損益表來看的話,現金收入跟賒消收入淨利都是100元,好像沒什麼差別,可是用現金流量表來看呢?淨利仍然是100元,也就是總資產增加了100元,可是總資產增加的100元裡面卻有200元是應收帳款,因為總資產=現金+應收帳款(假設就只有這兩種資產),所以現金反而減少了100元,別忘了一開始漁夫身上就只有100元,現在現金又少了100元,不是代表實際上根本就一貧如洗嗎?這時只要來個帳單,漁夫就要黑字倒閉了。
  果不其然,兩天後屈原投身泊羅江,漁夫這兩百元的應收帳款全部變成壞帳,漁夫總資產降為0元,宣告破產。
  以上就是為什麼應收帳款或存貨增加在現金流量表上反而是負數的原因,也是我為什麼要大家特別注意應收帳款跟存貨有沒有異常增加的原因,企業不可能純粹只靠現金交易,可是不肖企業卻常利用這兩項(或是投資項目)大行五鬼搬運法,表面上都有賺錢,總資產也有增加(所以淨利也會增加),實際上賺來的都是垃圾,你以為他運作的很好,某一天他就突然倒閉了。拿去投資的錢可都是我們的血汗錢,對這種危機能不小心謹慎嗎?

文章來源:http://www.wantgoo.com/kurahoshi/39

為什麼要拉回再買?

今天股價強勢反彈,明天也許還有反彈,不過我的建議是看多不一定要馬上做多,等拉回不破再買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各位對「拉回再買」這句話應該都很熟悉,但是你知道這句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嗎?
如上圖,很明顯的,在九到十月中間出現過一波小小整理,也在10月突破了整理,在分析上,突破整理就是看多,可是突破整理馬上作多很可能過幾天就被套,反而是等拉回不破底部再買會更安全,也有更大的獲利空間。
多頭的時候,還有可能一突破股價就一飛衝天,實際上隨便買也沒有關係,可是整理期或是空頭就得要斤斤計較了。如上圖,如果一破之前的方塊就買,馬上就被套快一個月,這就是一個看對但是做錯的例子;反之,如果等拉回不破底部才買,無形中就多賺了兩百點跟時間,這在整理區是很大的利潤。
我為什麼要一直強調不破底部呢?當然不是吃飽太閒想玩上色,而是因為有時候我們真的會看錯,而如果突破後馬上又跌破,很明顯的就是市場在告訴我們看多看錯了,這時候因為還沒有買,所以逃過了一劫。
有時候,有些人甚至連突破都還沒等到,光看到長紅就搶著「試單」買進,這種方法有時候可以多賺取一些利潤,做好資金控管的話在期貨炒單的時候算是可行的方法。可是這是日線,而且做的是股票,沒必要那麼急,像上面的例子太急著買進沒幾天就馬上撞到鬼,而且後面根本守不住,只有欲哭無淚。
當然,交易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等拉回再買最大的風險就是根本等不到拉回,真的受不了才跳進去偏偏又是買在最高點。所以一定要選邊站,要嘛就是一突破就買,跌破前低就馬上停損,這樣雖然會增加很多停損的次數,但是不會失去大波段;不然,就是等拉回再買,這樣雖然可能會錯失幾個超強的波段,但卻可以減少很多做錯停損的機會。而由於一般散戶在心理建設跟資金控管上都不是做的很好,所以我會比較建議採用拉回再買的方法,當然,別忘了所謂的拉回再買是要不破底部才有意義,不是看到跌就買,否則買到無限破底的股票,可是會直接畢業的。

文章來源:
http://www.wantgoo.com/PersonalPage/MyBlogPost.aspx?MemberNo=23864&ArticleID=28

我認為台股最重要的經濟指標

  我對總體經濟並沒有很深入的研究,我常用的經濟指標也不過那幾個而已,而其中我認為最有用的就是M1B成長率這個指標。
  許多經濟指標跟股市可能有相當不錯的連動性,卻頂多是個同步指標(考慮到發布時間,實際上都是落後指標),M1B卻是個有預知功能的神奇指標,而且是抓到關鍵轉折的神奇指標。
  且看下面這張圖:
  這是央行發布的貨幣總計數的資料表,可以看出M1B在民國90年與97年都出現過負值,出現負值是很少見的情況,出現負值時年份,也是股市走大空頭的年份:
  如上圖,從兩千年崩盤之後,跌到六千點已經很低了,不巧這一年M1B還是負值的情況,股價也就硬生生的繼續跌到最低3411才開始反彈。神奇的是,在反彈之前,M1B就已經率先大幅攀升了,2008~2009年間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就以比較近的情況來舉例好了。
  如上圖,早在2008二月M1B成長率就已經掉到負值,當然一個月的負值不代表什麼,但如果三月、四月、五月都是負值呢?M1B成長率代表的是資金動能,一但資金動能連續呈現負值時,不管有什麼選舉激情都是無法抵擋其破壞力的,果然,股價又撐了兩三個月後,終於受不了,開始了七年來最慘烈的崩盤。
 
  可故事還沒結束。出現負值後的11個月,在各國大力印鈔救市下,M1B成長率終於又站回了正值。
  同一時間,股市也正好開始打底,而在M1B站上正值的兩個月後,股價也開始一去不回,直漲到M1B成長率到頂後,才開始回檔整理。
 
  由以上的例子可知,只要M1B出現連續負值時,股市通常會出現一段大空頭走勢,這是我們現在要密切注意觀察的。而如果真的出現大空頭也不必驚慌,只要繼續盯住M1B,等確定M1B又連續三個月站上正值甚至急速走高時再進場,很可能就能成為下一次財富重分配的贏家了。

文章來源:
http://www.wantgoo.com/PersonalPage/MyBlogPost.aspx?MemberNo=23864&ArticleID=15

債金時代的財富規劃

2011年,先後爆發了美債與歐債的危機,但危機並不是個案,只要看看下列的影片,就知道債務危機其來有自並且永遠會持續爆發,這就像一個吸毒的人終究會有毒品不足的問題一樣。
Money As Debt 中文字幕版
這部影片很好的解釋了這世界的錢是如何來的,以及這種制度背後隱含的問題。雖然早在2008年這部影片就已經公布在Youtube上,但卻解釋了今日公債危機背後的原因:如果債務利息永遠需要造新的錢來還,那終究有人會還不起債而破產,即使是國家也不例外。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運作的制度(制度永遠都是菁英訂下的數十年後才能被一般人所了解,要改變制度又需要另一個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也很難成為一個銀行家憑空造錢(事實上真正憑空創造大筆財富而暴富的是高利時代的上一輩銀行家,在這個低利時代銀行也已經沒那麼爽了),但我們至少可以保護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世界上的錢會以等比級數越變越多,而這些錢終究就會流向工商業(雖然財富的源頭是憑空創造這些錢的銀行),所以想要從世界持續創造的金錢中分一杯羹,我們就要把金錢轉化成資產,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買入持續有盈利、而且是真正有現金流入的企業,好企業的營收之所以會持續不斷增長,正好是因為這世界的金錢總額本身就一直增加,只要企業增值(獲利)的速度不低於金錢增加的速度,股東就會越來越富有。
但如果有一天,實質生產增加的速度終於完全跟不上金錢增加的速度(即惡性通貨膨脹)時,大多數企業可能也沒用了,那時只有抬高定價不大影響銷售量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那種企業很少,很可能有錢也買不到,所以一旦發生惡性通膨的時候,唯一自救的方法就是持有黃金。
因此,我對資產分配的規劃如下:
一、50%的錢買入能持續創造現金流(如電信業、民生相關產業或其他獲利豐沛且不大需要資本支出的產業)的企業股票,而且越跌買越多,也可以存好錢等空頭末期一次買入。這部分的錢除非發生惡性通膨、企業體質惡化或不得不變現的情況,最好一輩子都不要動支,因為很可能跟台北市的房子一樣,賣了過幾年就買不回來了。
二、其他股票並不是不能買,而是用25%的錢在牛市時做波段投資,這種股票別傻傻地做定期定額賺股息,很多擺越久只會越虧(看看面板、DRAM就會懂,需要持續大量投入資本支出的都是如此),賺波段價差才是王道。
三、只用5%~10%的錢(如果你的財產越多,這部分錢就越少)做短期投機,也許有少數人靠短期投機發了大財,但我還是要說短期投機跟財富增值沒什麼關係,短期投機只是讓人保持活力的娛樂而已。今天買明天就賣甚至當日沖這種行為要付出的交易成本太過巨大,根本不是生財的有效手段,確實世界上有極少數交易鬼才靠當沖穩定賺錢,但這就跟世界上有極少數人買樂透賺了大錢一樣,有些人可以,不代表人人都可以。
四、如果你有一千萬以上的財產,請拿出10%購買黃金,要是有天發生惡性通膨時,可以保護你的財產不會一夕歸零,黃金可以不要一次買,而是定期定額越跌買越多,這部分的錢無關獲利,只是保險的手段,對這個世界運行的體制如果有信心不做也無妨。
五、當然,現金也未必永遠都這麼可悲,偶爾在空頭市場時,因為貸款不振的因素,這個世界的金錢供給竟然也會負成長(即通貨緊縮),通貨緊縮時經濟很悲慘,但是原本是垃圾的金錢因為會增值反而變成最好的投資標的,一但發生持續通貨緊縮的情況,不論是股票、黃金或任何東西請都全部賣掉,因為所有東西都會貶值。不過通貨緊縮基本上是很少發生的,我印象中這十幾年來台灣好像只有發生兩次,而且時間都極短,不到一年,加上美國有萬惡的印鈔機可以輕鬆對付通貨緊縮,應該不用太擔心這問題。

文章來源:
http://www.wantgoo.com/PersonalPage/MyBlogPost.aspx?MemberNo=23864&ArticleID=42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