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證所稅對ETF有影響?
劉宗聖總經理:次級市場的ETF視同一般股票,但ETF的初級市場視為財產交換,而不是交易。所以如果今天有法人拿了一籃子股票來換台灣五十,是不用稅的。而對共同基金而言,在個人部份,確定將共同基金排除在適用範圍外,也就是說個人投資共同基金的資本利得仍將繼續享有免稅的優惠,將有利投資人參與共同基金的意願,也有利共同基金產業的發展。
問:對台灣五年或十年後ETF市場的想法?
劉宗聖總經理:我覺得佔交易量的10%有機會,然後會更多元的運用在理財商品,例如投資型保單的設計,結構型產品的設計,但是更大的情況是將來兩岸金融的整合,可能未來五年台灣會有人民幣計價的ETF,就像是香港一樣。而隨著法規的開放,像是商品的、槓桿的,都有機會。
問:即將發行的海外ETF是台幣計價嗎?
劉宗聖總經理:是台幣計價,不過將來可能會有人民幣或美元的計價的ETF,這沒有法規的限制。所以五年後,我認為交易量會持續增加,產品會持續增加,發行者、參與者也會持續增加。
問:券商似乎開始朝向資產管理發展,對ETF有影響嗎?
劉宗聖總經理:當然有幫助,但是我們也意識到,這個行業對這個商品瞭解的人太少了,像是美國,只要發現商品是好的,發展就很快,尤其是幾次的關鍵點,像是2000年,科技泡沫後,投資人發現ETF可以做折溢價的套利,因為現股跌得很深,而且沒有漲跌幅限制。所以除了套利以外,會持有很多ETF和現貨,又可以出借,ETF成為一個多元又多向的商品,漸漸的大家都發覺這是個好東西,很多的設計、技術他們可以很快去深化,但是台灣,除非人被挖走了,不然很難看券商從頭開始去試驗、去做。這幾年其實可以感覺得出來券商的活力沒這麼大。所以我們有看到券商在轉型,但是不是那麼dynamic,也不是那麼積極。
問:ETF借券的收入有辦法完全cover管理費嗎?
劉宗聖總經理:不行,很少,大約只有一個基點而已。借券有很多功能,但不是我們的本業,我們不是一天到晚想辦法把券借出去,甚至讓人去把市場打下來,我們沒有那個意思,也沒有那個想法,只是資產在我們手上,如果我們可以透過出借把資產活化,幫我把一些成本和費用率降低,也讓客戶可以透過借券進行避險或賺到一些合理的錢,我們是支持的。
問:現在還有在研究要發行主動管理的ETF嗎?
劉宗聖總經理:要看法規,目前的法規是沒辦法。
問:目前台灣ETF的發展在法規上所面臨的問題
劉宗聖總經理:由於槓桿放空或黃金ETF,如果是以期貨為ETF的交易標的,則歸屬在期信基金的範圍內,暫無法進行的原因為期信基金管理規則相關的法規,目前沒有專屬於ETF的規章,所以證期局沒有審查的依據所致。
而槓桿放空ETF,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當然也是會考量投資人對這類風險商品的了解,諸如兩倍以上槓空的績效計算、其超額報酬乃透過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而得等等。
問:您會認為大多數投資人目前主動操作ETF的交易模式,和ETF的被動追蹤指數相矛盾嗎?
劉宗聖總經理:ETF除了被動追蹤指數以外,其他都可以主動,所以要追高也可以,要追低也可以,我們沒有特定要在什麼時機帶進帶出,我們是把ETF作成一個元件,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是:「我們不賣ETF,我們提供ETF的解決方案」,或者我們提供ETF的投資策略,所以不同的投資人,透過ETF做不同的策略,像是法人,在初級市場的創造、贖回、套利,或是次級市場的買進持有或配息,我們把ETF作成多元化的元件,提供不同投資人在不同情況下作參考。
問:台灣的ETF目前創造贖回的情況如何?
劉宗聖總經理:不一定,有的時候是零,多的時候一天有50-100個創造單位,跟ETF的折溢價比較有相關。
問:我自己觀察美國ETF會觀察流通股數,判斷創造、贖回的量,瞭解資金的流向,台灣卻找不到資料,是沒有公開嗎?
劉宗聖總經理:一般這個現在沒有公開,因為台灣實施個資法,為保護客戶資料,包括每日申購、贖回對象,我們也不能跟別人講。
問:總量可以講嗎?
劉宗聖總經理:總量也不能講。其實你每一天還是可以從ETF的規模去算出來單位數,譬如說今天規模增長10%,而大盤漲10%,那表示主要都還是大盤漲,單位數沒什麼變化,但是如果今天大盤漲10%,我的規模增長20%,那表示我有10%是來自於單位數的增長。
問:寶來現在的ETF,你最推薦那一檔,為什麼?
劉宗聖總經理:我當然每一檔都推薦,但最推薦的還是台灣50,因為歷史最久,又是權值股,而其他的ETF不論是類股或基本面的ETF其實都不夠有代表性,台灣50簡單,又具有代表性,規模大,又有配息,雖然配息沒有高股息那麼好,但也不錯了。跟大盤的相關性也高達98%。
【專訪的內容連載到此告一段落】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5/buffettism-10.html#ixzz2ZWfpYnv3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9
問:台灣目前還沒有海外ETF的原因是法規限制嗎?
劉宗聖總經理:我們正在研發海外的ETF,不過礙於主管機關對未上市商品的規範,還無法透漏細節。
問:那會有全世界的ETF嗎?
劉宗聖總經理:我舉例,假設我要找券商來,請他們拿錢來投資一檔新的ETF,他問的第一個問題會是,我怎麼避險?我不可能拿錢給你,跟你去賭那個時間,去賭那個行情,他拿錢出來一定要做避險,將來找機會套利,要考慮出不出得來,這幾個問題是我們要回答他的,並不是我願意分潤多少他就願意進來,NO!他在意的是他的本,當然你要給他有利可圖,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做principle protection!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7
問:接下來的問題會跟券商有關,因為元大和寶來合併了,比起過去有更多券商的資源可以運用,目前對投資人來說,在券商進行交易有一些限制,像是共同基金可以定期定額,但ETF不行,要每個月自己去下委託單,券商有辦法提供定期定額的機制嗎?當然可能會必須以零股的方式進行交易。
劉宗聖總經理:現行的架構下,ETF除了在次級市場下單外,還可以透過特定幾家銀行來承做小額扣款。當然這在交易端也做了些調整,銀行必須集合當日申購的投資金額,再隔天盤中分批下單,而既然是集合小額申購款必定會產生畸零股,這個部分則要由調節帳戶來補足。另一方面,對銀行的小額客戶而言,交易的成本為盤中的平均價格,與在次級市場的下單可選定價、盤中價等交易模式有所不同,若是小額還可以,但是如果資金規模過大,投資人對定期定額時間點的認定,其爭議會是很大的。像是海外敲匯,會用mid-rate,或每一天中午12點那個匯率來敲,所以投資人必須對這個價格產生認同。
但是我們也發現ETF採定期定額的接受度並不高,主要是因為現在一般ETF的投資人還是買黑賣紅,不會長期持有。也基於ETF交易實在太方便了,所以很多投資人都是在公佈配息金額後,才決定買進,配完息就賣掉,因此持有的存續期間比一般傳統的定期定額、股票的買進持有,還要再短一點。
而且後來我們發覺,既然ETF就是把基金一籃子成分股的概念複製到券商端來經營,就不需要太仰賴基金投資的思維,就把它當股票,你想買來配息,就配,反正會很快填息,第二個,往下買,往上賣,這兩個策略是我們發覺在台灣最適合的。至於說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或是不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其實後來都會發現不定期不定額佔了比較大的部份。
劉宗聖總經理:現行的架構下,ETF除了在次級市場下單外,還可以透過特定幾家銀行來承做小額扣款。當然這在交易端也做了些調整,銀行必須集合當日申購的投資金額,再隔天盤中分批下單,而既然是集合小額申購款必定會產生畸零股,這個部分則要由調節帳戶來補足。另一方面,對銀行的小額客戶而言,交易的成本為盤中的平均價格,與在次級市場的下單可選定價、盤中價等交易模式有所不同,若是小額還可以,但是如果資金規模過大,投資人對定期定額時間點的認定,其爭議會是很大的。像是海外敲匯,會用mid-rate,或每一天中午12點那個匯率來敲,所以投資人必須對這個價格產生認同。
但是我們也發現ETF採定期定額的接受度並不高,主要是因為現在一般ETF的投資人還是買黑賣紅,不會長期持有。也基於ETF交易實在太方便了,所以很多投資人都是在公佈配息金額後,才決定買進,配完息就賣掉,因此持有的存續期間比一般傳統的定期定額、股票的買進持有,還要再短一點。
而且後來我們發覺,既然ETF就是把基金一籃子成分股的概念複製到券商端來經營,就不需要太仰賴基金投資的思維,就把它當股票,你想買來配息,就配,反正會很快填息,第二個,往下買,往上賣,這兩個策略是我們發覺在台灣最適合的。至於說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或是不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其實後來都會發現不定期不定額佔了比較大的部份。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5
問:政府的四大基金或其他的法人,對ETF的利用還有沒有成長的空間?
劉宗聖總經理:法人還有發展空間,但現階段我們認為覺得散戶更為重要,就像我剛剛講,台灣50有七成是法人持有,法人持續再買,當然可以持續買上去,但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就是說當你很小的時候,只會變得更小而已,因為小,跌破了投資比例的限制,就會被迫賣出,但是當你變大了以後,像是一千億,要買到10%,就是一百億,有誰可以隨便拿一百億出來?所以到這個情況可能又不多了。的確很有可能當小的時候,法人想進也進不來,你的產品很好,像是0056太小了,法人不願意進來,而台灣50夠大了,但法人也都已經有了。
所以其實法人不是瓶頸,而是真正的需求在哪裡?應該回頭來想,散戶能不能買得更多?我們去年散戶的受益人從七萬人增加到十二萬人,規模成長了七成。所以我的確感覺到,散戶對ETF多了一些瞭解的時間是在2011年,這距離我們2003年(發行台灣50)有八年的時間,這個我們叫做學習曲線。
你看SPY在1993年出來的時候,種子基金是兩千萬美金,到1996年的時候規模是三億美金,這三億美金對當時的道富來講,是沒有辦法去支付過去三四年來,跟AMEX所做的這麼多的努力,所以當時他的老闆想放棄了。
但是沒想到在1999年,過了三年,從三億成長到三百億,一開始是一個15倍的增長,後來則是一個100倍的增長,這個我們叫做引爆點。台灣我們當時覺得大概要花七到八年,為什麼?因為之前台灣很多人連ETF都沒聽過,也沒有人買過,但是在中後段,可能包括像你們,會有部落格,告訴大家這個東西,這也是拜網路發達之賜,所以現在ETF的發展模式,我們這邊的說法,會從傳統的B2C發生改變,重點就是散戶。以前為什麼要散戶買ETF?買股票更好,會有明牌、有內線,可以帶進帶出。
那B2B2C呢?銀行不賣,因為手收太低了,所以B2C不通,B2B2C也不通,傳統的ETF只有B2B,就是法人,法人覺得這個東西我懂,是便宜的,是透明的。
然後這幾年下來,大家也漸漸訓練到買黑賣紅,不追高,低了就買,高了就賣,就好像我們ETF在證所稅之前,就被贖回了三百億,法人其實老早就開始下車了,在這個事件之前我們從ETF的贖回就觀察到,短線上8100、8200大家都在賣了。
這是台灣股市將來發展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跌了,就買。去年我們ETF單位數創歷史新高,但是台灣卻跌了21%,所以可以看得出來,法人的運作邏輯其實很清楚了。
但是我希望下個階段的發展模式應該是C2B、C2C,或是C2B2C,這三個model是需求拉動,而不是供給推動。所以我就發覺像是你們在網路上就會形成C2C,客戶對客戶,口耳相傳,這樣我們就不用作太多,我們只要把產品設計做好,不用整天登廣告、辦說明會,因為投資人都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一開始我可能要教大家如何去使用策略,如何提供解決方案,現在也不用了,大家都曉得買黑賣紅。
我覺得下一個階段要再增長,是投資人對股票這種輪動有看沒有懂?慢慢的,他可以開始用ETF作成比較核心的持股,因為以前買ETF可能是大跌的時候搶反彈,買一下,多頭的時候他可能還是去買宏達電,買大立光,但是後來他發現買這些高價股,買這些景氣的產業,他也覺得很難去捉摸的時候,慢慢的到最後他會覺得ETF應該要作為核心的持股,可以有配息,又跟著大盤走,只要在相對低點買進,例如破年線、破十年線就大膽的買。
你衛星的持股就去買這些小型的轉機股,或者是高價的權值股,但那不是你的核心。
問:剛剛提到去年ETF總規模成長了七成,只有台灣50還是全部ETF?
劉宗聖總經理:只有台灣50,去年單位數增長比較兇猛,今年以來則是寶滬深,大概從九億七千多個單位增長到十一億多個單位,我們觀察出來在大陸股市很低迷的情況下,大家沒有殺低,反而逢低進場,所以我們的總規模沒變,而大陸股市跌了一波,所以單位數增加了。所以單位創新高起碼有台灣50和寶滬深。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4/buffettism-05.html#ixzz2ZWdJ9Xzc
劉宗聖總經理:法人還有發展空間,但現階段我們認為覺得散戶更為重要,就像我剛剛講,台灣50有七成是法人持有,法人持續再買,當然可以持續買上去,但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就是說當你很小的時候,只會變得更小而已,因為小,跌破了投資比例的限制,就會被迫賣出,但是當你變大了以後,像是一千億,要買到10%,就是一百億,有誰可以隨便拿一百億出來?所以到這個情況可能又不多了。的確很有可能當小的時候,法人想進也進不來,你的產品很好,像是0056太小了,法人不願意進來,而台灣50夠大了,但法人也都已經有了。
所以其實法人不是瓶頸,而是真正的需求在哪裡?應該回頭來想,散戶能不能買得更多?我們去年散戶的受益人從七萬人增加到十二萬人,規模成長了七成。所以我的確感覺到,散戶對ETF多了一些瞭解的時間是在2011年,這距離我們2003年(發行台灣50)有八年的時間,這個我們叫做學習曲線。
你看SPY在1993年出來的時候,種子基金是兩千萬美金,到1996年的時候規模是三億美金,這三億美金對當時的道富來講,是沒有辦法去支付過去三四年來,跟AMEX所做的這麼多的努力,所以當時他的老闆想放棄了。
但是沒想到在1999年,過了三年,從三億成長到三百億,一開始是一個15倍的增長,後來則是一個100倍的增長,這個我們叫做引爆點。台灣我們當時覺得大概要花七到八年,為什麼?因為之前台灣很多人連ETF都沒聽過,也沒有人買過,但是在中後段,可能包括像你們,會有部落格,告訴大家這個東西,這也是拜網路發達之賜,所以現在ETF的發展模式,我們這邊的說法,會從傳統的B2C發生改變,重點就是散戶。以前為什麼要散戶買ETF?買股票更好,會有明牌、有內線,可以帶進帶出。
那B2B2C呢?銀行不賣,因為手收太低了,所以B2C不通,B2B2C也不通,傳統的ETF只有B2B,就是法人,法人覺得這個東西我懂,是便宜的,是透明的。
然後這幾年下來,大家也漸漸訓練到買黑賣紅,不追高,低了就買,高了就賣,就好像我們ETF在證所稅之前,就被贖回了三百億,法人其實老早就開始下車了,在這個事件之前我們從ETF的贖回就觀察到,短線上8100、8200大家都在賣了。
這是台灣股市將來發展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跌了,就買。去年我們ETF單位數創歷史新高,但是台灣卻跌了21%,所以可以看得出來,法人的運作邏輯其實很清楚了。
但是我希望下個階段的發展模式應該是C2B、C2C,或是C2B2C,這三個model是需求拉動,而不是供給推動。所以我就發覺像是你們在網路上就會形成C2C,客戶對客戶,口耳相傳,這樣我們就不用作太多,我們只要把產品設計做好,不用整天登廣告、辦說明會,因為投資人都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一開始我可能要教大家如何去使用策略,如何提供解決方案,現在也不用了,大家都曉得買黑賣紅。
我覺得下一個階段要再增長,是投資人對股票這種輪動有看沒有懂?慢慢的,他可以開始用ETF作成比較核心的持股,因為以前買ETF可能是大跌的時候搶反彈,買一下,多頭的時候他可能還是去買宏達電,買大立光,但是後來他發現買這些高價股,買這些景氣的產業,他也覺得很難去捉摸的時候,慢慢的到最後他會覺得ETF應該要作為核心的持股,可以有配息,又跟著大盤走,只要在相對低點買進,例如破年線、破十年線就大膽的買。
你衛星的持股就去買這些小型的轉機股,或者是高價的權值股,但那不是你的核心。
問:剛剛提到去年ETF總規模成長了七成,只有台灣50還是全部ETF?
劉宗聖總經理:只有台灣50,去年單位數增長比較兇猛,今年以來則是寶滬深,大概從九億七千多個單位增長到十一億多個單位,我們觀察出來在大陸股市很低迷的情況下,大家沒有殺低,反而逢低進場,所以我們的總規模沒變,而大陸股市跌了一波,所以單位數增加了。所以單位創新高起碼有台灣50和寶滬深。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4/buffettism-05.html#ixzz2ZWdJ9Xzc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4
問:如何看待寶來富盈債券ETF(006202)高達25%的折價?
http://www.moneydj.com/etf/ea/et010001.djhtm?etfid=006202.TW
劉宗聖總經理:這個產品當初我們在規劃的時候,就遇到一些問題,我們很想作G7或G8的債券ETF,他們的十年期平均公債殖利率大概3.5-4%,這個產品投資人應該會有一定程度的接受,但債券指數本身是一個主動的投資組合,而不是被動的,什麼債就有什麼評等,一般股票不會去分評等,股票就做兩層篩選,一個是市值,一個是流動性。債券指數則是這個籃子裡面要放哪些債,有些債是要剔除的,這其實是很主觀的。
我們當時要作G7或G8,覺得效果應該會不錯,但是因為要交易到海外多幣別,它本身的投資組合所可能產生的問題會顯得比較複雜一點,所以後來我們選了台灣的債券,而台灣基本上有兩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二十年期和三十年期的公債,因為兩年和三十年的成交量太低,我們把他們剔除,留下五年、十年、二十年,這三個平均起來大概殖利率1.2-1.3%。
但是我們當時在發行的時候,認為債券ETF應該還是視同債券,只是一個掛牌的債券組合,但是我們的看法不被認同。我們遇到大部分的投資人的反應,第一個,基礎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太低了,只有1.2%,如果再扣一個千分之一(證交稅),再加上買、賣來回的千分之1.425手續費,那我拿到的東西其實是不多的。
其實一般投資人把它作成是一個money market的ETF,我們叫做現金化管理的工具,但他們也覺得交易成本太高了,於是我們當時也敦促券商看看能不能為了這個東西零手續費,但這牽涉到整個券商公會對現有券商在管理上,不能有這種類似補貼的原則,因為事實上零手續費就是補貼投資人的收益。
所以第一個,我們在證交稅上沒有解,第二個,手續費又不能降,第三個,我們在保管銀行那邊是希望IPO的過程能夠多找一些散戶進來,因為ETF如果IPO只找到券商的種子基金,沒有找到散戶,那種子基金會多殺多。但是因為當時債券在一般銀行的保管系統裡面,不被視為是一個具吸引力的商品,所以當時沒有順利IPO,只有保管,這是第三個問題。
因此我們上市的時候有大概十億的規模,但幾乎全部都是 種子基金 ,一發行之後沒有足夠的散戶,有一家券商贖回,一但贖回,淨值就呈現折價,一旦折價,另外一家券商就會再贖回套利,因為當你呈現折價的時候,ETF是便宜的,裡面的投資組合是貴的,」那我就拿到市面上賣掉,因為ETF的淨值比較高,市價比較低。所以一贖再贖,就呈現明顯的折價了。
基本上淨值還是漲的,但市價因為沒有買盤,我們一開始的投資組合裡面沒有足夠多元的結構,散戶沒有進來。我們講ETF,規模大多是法人給的,但是流動性大部分都是散戶給的,散戶會交易,台灣50也是如此,散戶不到三成,法人佔了七成,但那不到三成就能帶來一定的交易量。
我們當時也希望說,每一次債券在標售的時候,都被郵匯局或壽險公司標走,標完之後他們也都持有到期,這也導致on the run(熱門券),新增的發行的就很熱,殖利率就慢慢壓低,而因為熱就壓得更低,低了還可以再低,但和off the run(冷門券)就沒有流動性。我們當時希望如果有這三個年期的債券,就拿來跟我們換成債券ETF,你可以拿去作hedge,也可以順勢帶動債券期貨的市場,當時有這樣想。
或者是債券ETF如果被認為是債券的話,我可以拿去作貨幣型基金RP(債券附買回)的擔保品,但這個也不被接受,因為一旦作成ETF就被認為是ETF,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在債券市場熱絡交易的同時,透過市場垂直的供輸系統,像台灣50早年大多是in-kind,我們叫做實物的申購,然後在次級市場去做賣出,或者作避險,所以我們這個管道也沒有辦法把它打通,才會導致它的折價關不起來。
沒有錯,就像你講的,缺乏造市,因為對造市者來講,沒有足夠的工具跟流動性,所以這個我們一直在檢討。但主要還得仰賴有更多的投資人,能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待這檔債券ETF,因為散戶願意進來,開始買多於賣,就能把市價慢慢推升到接近淨值,如果接近淨值,又具備其他像是擔任RP擔保品、或是給郵匯局作現金化管理的工具,那或許就有機會了。
問:即使折價25%,現在的殖利率看起來也不夠吸引人阿!
劉宗聖總經理:因為基礎的條件相對來講就不好。其實當時設計時,想藉此債券ETF引進外資資金,但外資持有的債券成數有一定比率限制,加上現存的問題在流動性尚未放大與規模無法達到機構投資人的標準的層層考量下,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4/buffettism-04.html#ixzz2ZWd2J8ec
http://www.moneydj.com/etf/ea/et010001.djhtm?etfid=006202.TW
劉宗聖總經理:這個產品當初我們在規劃的時候,就遇到一些問題,我們很想作G7或G8的債券ETF,他們的十年期平均公債殖利率大概3.5-4%,這個產品投資人應該會有一定程度的接受,但債券指數本身是一個主動的投資組合,而不是被動的,什麼債就有什麼評等,一般股票不會去分評等,股票就做兩層篩選,一個是市值,一個是流動性。債券指數則是這個籃子裡面要放哪些債,有些債是要剔除的,這其實是很主觀的。
我們當時要作G7或G8,覺得效果應該會不錯,但是因為要交易到海外多幣別,它本身的投資組合所可能產生的問題會顯得比較複雜一點,所以後來我們選了台灣的債券,而台灣基本上有兩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二十年期和三十年期的公債,因為兩年和三十年的成交量太低,我們把他們剔除,留下五年、十年、二十年,這三個平均起來大概殖利率1.2-1.3%。
但是我們當時在發行的時候,認為債券ETF應該還是視同債券,只是一個掛牌的債券組合,但是我們的看法不被認同。我們遇到大部分的投資人的反應,第一個,基礎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太低了,只有1.2%,如果再扣一個千分之一(證交稅),再加上買、賣來回的千分之1.425手續費,那我拿到的東西其實是不多的。
其實一般投資人把它作成是一個money market的ETF,我們叫做現金化管理的工具,但他們也覺得交易成本太高了,於是我們當時也敦促券商看看能不能為了這個東西零手續費,但這牽涉到整個券商公會對現有券商在管理上,不能有這種類似補貼的原則,因為事實上零手續費就是補貼投資人的收益。
所以第一個,我們在證交稅上沒有解,第二個,手續費又不能降,第三個,我們在保管銀行那邊是希望IPO的過程能夠多找一些散戶進來,因為ETF如果IPO只找到券商的種子基金,沒有找到散戶,那種子基金會多殺多。但是因為當時債券在一般銀行的保管系統裡面,不被視為是一個具吸引力的商品,所以當時沒有順利IPO,只有保管,這是第三個問題。
因此我們上市的時候有大概十億的規模,但幾乎全部都是 種子基金 ,一發行之後沒有足夠的散戶,有一家券商贖回,一但贖回,淨值就呈現折價,一旦折價,另外一家券商就會再贖回套利,因為當你呈現折價的時候,ETF是便宜的,裡面的投資組合是貴的,」那我就拿到市面上賣掉,因為ETF的淨值比較高,市價比較低。所以一贖再贖,就呈現明顯的折價了。
基本上淨值還是漲的,但市價因為沒有買盤,我們一開始的投資組合裡面沒有足夠多元的結構,散戶沒有進來。我們講ETF,規模大多是法人給的,但是流動性大部分都是散戶給的,散戶會交易,台灣50也是如此,散戶不到三成,法人佔了七成,但那不到三成就能帶來一定的交易量。
我們當時也希望說,每一次債券在標售的時候,都被郵匯局或壽險公司標走,標完之後他們也都持有到期,這也導致on the run(熱門券),新增的發行的就很熱,殖利率就慢慢壓低,而因為熱就壓得更低,低了還可以再低,但和off the run(冷門券)就沒有流動性。我們當時希望如果有這三個年期的債券,就拿來跟我們換成債券ETF,你可以拿去作hedge,也可以順勢帶動債券期貨的市場,當時有這樣想。
或者是債券ETF如果被認為是債券的話,我可以拿去作貨幣型基金RP(債券附買回)的擔保品,但這個也不被接受,因為一旦作成ETF就被認為是ETF,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在債券市場熱絡交易的同時,透過市場垂直的供輸系統,像台灣50早年大多是in-kind,我們叫做實物的申購,然後在次級市場去做賣出,或者作避險,所以我們這個管道也沒有辦法把它打通,才會導致它的折價關不起來。
沒有錯,就像你講的,缺乏造市,因為對造市者來講,沒有足夠的工具跟流動性,所以這個我們一直在檢討。但主要還得仰賴有更多的投資人,能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待這檔債券ETF,因為散戶願意進來,開始買多於賣,就能把市價慢慢推升到接近淨值,如果接近淨值,又具備其他像是擔任RP擔保品、或是給郵匯局作現金化管理的工具,那或許就有機會了。
問:即使折價25%,現在的殖利率看起來也不夠吸引人阿!
劉宗聖總經理:因為基礎的條件相對來講就不好。其實當時設計時,想藉此債券ETF引進外資資金,但外資持有的債券成數有一定比率限制,加上現存的問題在流動性尚未放大與規模無法達到機構投資人的標準的層層考量下,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4/buffettism-04.html#ixzz2ZWd2J8ec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3
問:香港領先(Lyxor)因為規模和流動性太小,將12檔ETF撤掉,看法為何?
劉宗聖總經理:我覺得這牽扯到經營和管理ETF整體的發展,如你剛剛提到的,就客戶的角度來講,他希望更多便宜的、透明的、有效率的工具,最好是涵蓋面越多越好,指數越多越好,因此業者也希望能夠多多引進或多多發展,這從第一層面的供需來看是對的,所以一次發行十檔、二十檔,而不是只有一檔、兩檔,我希望我能夠提供更多的選擇,讓投資人能夠作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多一點選擇。
但是問題來了,因為原來的基金市場都呈現了一定程度的飽和,香港也是,全世界都是,所以當ETF屬於後進者,像是大陸如果作海外的ETF就有搞頭,因為在大陸只能買A股,海外也只能買一些QDII,並沒有很多海外的選擇。
但是在香港跟台灣,已經有很多傳統的這類新興市場的、單一國家的、成熟國家、發展國家的基金,你這些ETF進來的時候,對投資人來講,第一個不是新鮮事,第二個,雖然便宜,但坦白講投資人還是會擔心流動性和規模,所以這時候除非規模很大、流動性很佳,否則的話,雖然可以滿足投資人的味蕾,有多一點滋味,可是看到你的規模和流動性,不如寧可花多一點的手續費,去買這一些有品牌的投信,有品牌的基金經理人,去追求他的Alpha。
所以這個地方就變成是說,前面的思考是對的,我們應該要很快的把產品提供給市場,但是別忘了,像是Lyxor在香港,同時要面臨SSGA、iShares,他提供的產品也不是只有他有,因此如果他在香港沒有當地通路的支持,或者在香港有一兩支旗艦型的商品,像是2823就是iShares的旗艦,因為在2005年大陸還沒什麼機會的時候就進去,有所謂的先入優勢,坦白講iShares在香港也只有這檔特別大,其他的也一般而已。
資產管理業者會遭遇的兩難,一方面需要快速的將產品提供給市場,同時又要面臨市場同業的差異化比較,另一方面還有先進者的佔地優勢,此時發展旗鑑基金和尋求當地通路支持,才是比較好的作法,否則後進者很難得到市場青睞,更遑論規模增長曲線的期待!
例如在香港,DB則因為有很多投行的補貼原則,例如用投行的資金作market maker,提供種子基金。所以就變成是說,他在這麼多選擇的情況下,不單單只有產品提供的能力,還要有規模增長的能力,還要有全方位配套的能力。
在你不是先入的情況下,後進者要進入這個市場,通常品牌的接受還有認同不夠,再加上領導的團隊不斷改變,很難形成規模增長的曲線,也就讓高層覺得不如歸去。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回到你上一個問題,貝萊德在台灣買了犇華投信,有了台灣的執照,就有具備引進他自己在香港掛牌ETF的能力,或者甚至在台灣取得指數授權,在台灣發行,或用feeder fund的方式,將香港的引進,有很多種方法。
但無論如何,都會面臨一個變數,那就是如果把ETF透過傳統的銀行通路去賣,銀行不一定賣,如果要把ETF追蹤管理誤差的機制變得很順暢,要找當地的券商合作,但他們自己沒有券商,而其他券商願不願意幫你?幫助你的誘因是什麼?試問這麼一個低毛利的產品,如果每個人來跟你合作,都問你我的誘因是什麼?我如何作hedge?金融海嘯以後,各家拿錢出來的意願都很低。
像我們的ETF,拿去海外掛牌,找人家合作,人家也是先問:我為什麼要幫你?我有什麼好處?我的資金拿出來,如何作避險?如何有效出場?你要把這些問題都要能夠想清楚,才能夠進來。
更何況我想貝萊德進來,其實現在在台灣就有很好的世礦、黃金、資產配置這些基金,他有沒有需要為了作ETF而作ETF?或者假設他做了ETF,但是沒有成功,他願不願意負擔這個可能的風險和成本?
同樣的,他們進來後,也會面臨到我們過去所面臨的問題,資金匯出入、避險、央行的管理,還有產品的設計、主管機關在台灣現有法規上可認同、可接受的程度。如果他們要作雙邊掛牌,那勢必他的角色更低了,勢必倚賴更多的PD或market maker,而這些券商要協助你?為什麼要來幫你?
寶來投信補充:
2011年香港領先ETF決定撤出香港市場,而撤市的12隻ETF全部都是合成ETF。不難解釋,香港證監會加強對合成式ETF抵押品要求,令推出合成ETF的成本顯著上升。而就客戶的角度來講,一個具有投資效率的ETF需包含有高透明度、涵蓋面廣、產品多元化,但低成本才是獲得投資人最終青睞的原因。綜合考慮到“領先”在香港目前的管理資產水準、交易量以及管理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退市是明智也是無奈之舉。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4/buffettism-03.html#ixzz2ZWcnc9UW
劉宗聖總經理:我覺得這牽扯到經營和管理ETF整體的發展,如你剛剛提到的,就客戶的角度來講,他希望更多便宜的、透明的、有效率的工具,最好是涵蓋面越多越好,指數越多越好,因此業者也希望能夠多多引進或多多發展,這從第一層面的供需來看是對的,所以一次發行十檔、二十檔,而不是只有一檔、兩檔,我希望我能夠提供更多的選擇,讓投資人能夠作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多一點選擇。
但是問題來了,因為原來的基金市場都呈現了一定程度的飽和,香港也是,全世界都是,所以當ETF屬於後進者,像是大陸如果作海外的ETF就有搞頭,因為在大陸只能買A股,海外也只能買一些QDII,並沒有很多海外的選擇。
但是在香港跟台灣,已經有很多傳統的這類新興市場的、單一國家的、成熟國家、發展國家的基金,你這些ETF進來的時候,對投資人來講,第一個不是新鮮事,第二個,雖然便宜,但坦白講投資人還是會擔心流動性和規模,所以這時候除非規模很大、流動性很佳,否則的話,雖然可以滿足投資人的味蕾,有多一點滋味,可是看到你的規模和流動性,不如寧可花多一點的手續費,去買這一些有品牌的投信,有品牌的基金經理人,去追求他的Alpha。
所以這個地方就變成是說,前面的思考是對的,我們應該要很快的把產品提供給市場,但是別忘了,像是Lyxor在香港,同時要面臨SSGA、iShares,他提供的產品也不是只有他有,因此如果他在香港沒有當地通路的支持,或者在香港有一兩支旗艦型的商品,像是2823就是iShares的旗艦,因為在2005年大陸還沒什麼機會的時候就進去,有所謂的先入優勢,坦白講iShares在香港也只有這檔特別大,其他的也一般而已。
資產管理業者會遭遇的兩難,一方面需要快速的將產品提供給市場,同時又要面臨市場同業的差異化比較,另一方面還有先進者的佔地優勢,此時發展旗鑑基金和尋求當地通路支持,才是比較好的作法,否則後進者很難得到市場青睞,更遑論規模增長曲線的期待!
例如在香港,DB則因為有很多投行的補貼原則,例如用投行的資金作market maker,提供種子基金。所以就變成是說,他在這麼多選擇的情況下,不單單只有產品提供的能力,還要有規模增長的能力,還要有全方位配套的能力。
在你不是先入的情況下,後進者要進入這個市場,通常品牌的接受還有認同不夠,再加上領導的團隊不斷改變,很難形成規模增長的曲線,也就讓高層覺得不如歸去。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回到你上一個問題,貝萊德在台灣買了犇華投信,有了台灣的執照,就有具備引進他自己在香港掛牌ETF的能力,或者甚至在台灣取得指數授權,在台灣發行,或用feeder fund的方式,將香港的引進,有很多種方法。
但無論如何,都會面臨一個變數,那就是如果把ETF透過傳統的銀行通路去賣,銀行不一定賣,如果要把ETF追蹤管理誤差的機制變得很順暢,要找當地的券商合作,但他們自己沒有券商,而其他券商願不願意幫你?幫助你的誘因是什麼?試問這麼一個低毛利的產品,如果每個人來跟你合作,都問你我的誘因是什麼?我如何作hedge?金融海嘯以後,各家拿錢出來的意願都很低。
像我們的ETF,拿去海外掛牌,找人家合作,人家也是先問:我為什麼要幫你?我有什麼好處?我的資金拿出來,如何作避險?如何有效出場?你要把這些問題都要能夠想清楚,才能夠進來。
更何況我想貝萊德進來,其實現在在台灣就有很好的世礦、黃金、資產配置這些基金,他有沒有需要為了作ETF而作ETF?或者假設他做了ETF,但是沒有成功,他願不願意負擔這個可能的風險和成本?
同樣的,他們進來後,也會面臨到我們過去所面臨的問題,資金匯出入、避險、央行的管理,還有產品的設計、主管機關在台灣現有法規上可認同、可接受的程度。如果他們要作雙邊掛牌,那勢必他的角色更低了,勢必倚賴更多的PD或market maker,而這些券商要協助你?為什麼要來幫你?
寶來投信補充:
2011年香港領先ETF決定撤出香港市場,而撤市的12隻ETF全部都是合成ETF。不難解釋,香港證監會加強對合成式ETF抵押品要求,令推出合成ETF的成本顯著上升。而就客戶的角度來講,一個具有投資效率的ETF需包含有高透明度、涵蓋面廣、產品多元化,但低成本才是獲得投資人最終青睞的原因。綜合考慮到“領先”在香港目前的管理資產水準、交易量以及管理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退市是明智也是無奈之舉。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4/buffettism-03.html#ixzz2ZWcnc9UW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2
問:對貝萊德可能將旗下iShares系列的ETF引進台灣,看法為何?
劉宗聖總經理:我們當然歡迎,BlackRock在全球為最大的ETF資產管理公司,不論是品牌知名度與產品的多元代表性與產品檔數而言。
作為一個ETF發行公司而言,我認為若能順利開放外資引進海外ETF,代表的是台灣ETF市場的運作已得到突破,包含投資人的與參與券商的接受程度,和主管機關的認同。對投資人而言,讓外資投信進來,投資人也有更多的選擇。對寶來而言,則會激發我們更兢兢業業在產品與技術的R&D,此外也能吸取外資的成功經驗,否則長久下來定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窘境,總覺得我們陷入一個越位陷阱。
就拿足球運動來說,足球是一個有進攻有防守的運動,他不希望你闖空門。那我們以前跑得很前面,而且只有我們在跑的時候,所有的同業基本上都站在原地不動,我們往往就過了頭,這時候就會有一些法律的爭議,我們必須獨立去克服。
但我們去克服的時候,會讓主管機關覺得,只有你寶來這樣子,其他都不要,那我為什麼要開放?我很難為了你寶來去開放。甚至我們很多業務的爭取,我們要去跟這些大的客戶,例如政府的基金等等,他們也會希望,我這個標案要有幾家能夠進來,但是只有寶來一家,好像會有圖利寶來的嫌疑。
現況讓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為在國內ETF市場寶來已具有獨占鼇頭之勢,憂的是過少的資產管理業者參與,將讓先驅者陷入孤立無援的奮戰中,包含市場的教育與法規的突破等。
所以基本上我們的心態當然是呼籲也期待有更多的業者能夠進入這個市場,雖然也許我們會被挑戰,也許我們的業務量會流失,但是如果從整個市場的涵蓋率跟整個市場的接受度方面,原則上我們當然是希望他能夠進來,而且能夠帶來更多國際化發展的標準。
因為我們在台灣這邊也是必須要跟國外去學習和引進,那我們在跟主管機關談的時候,還是一種比較沿襲的結果,但如果說有國際的業者能夠多多進來,他能夠提昇很多國內的這些標準。
當然,就競爭的角度來講,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們不能害怕挑戰,而讓指數化的投資、ETF的發展在台灣很緩慢。即便是海外資產公司的加入,必定會瓜分既有的市佔,但長遠來看,由整體市場的涵蓋率和接受度方面,一定可獲得長足的進展!
相關新聞兩則:
1. 犇華 更名貝萊德投信
2. 貝萊德 將引進ETF商品
寶來投信補充:
2010年貝萊德併購犇華投信,有了台灣的執照,就有具備引進在香港掛牌ETF的許可,但無論如何,都會面臨多個變數,一則是如何接軌,將ETF透過傳統的銷售通路銀行來推展業務,二則是如果要把管理ETF的追蹤誤差機制變得更順暢,則須要當地的券商協力。然而,這一塊是該業者目前欠缺的。而想成功取得其他券商的奧援,則需要業者提出可預見的商機才有機會往前跨步了。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4/buffettism-02.html#ixzz2ZWbnfyBO
劉宗聖總經理:我們當然歡迎,BlackRock在全球為最大的ETF資產管理公司,不論是品牌知名度與產品的多元代表性與產品檔數而言。
作為一個ETF發行公司而言,我認為若能順利開放外資引進海外ETF,代表的是台灣ETF市場的運作已得到突破,包含投資人的與參與券商的接受程度,和主管機關的認同。對投資人而言,讓外資投信進來,投資人也有更多的選擇。對寶來而言,則會激發我們更兢兢業業在產品與技術的R&D,此外也能吸取外資的成功經驗,否則長久下來定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窘境,總覺得我們陷入一個越位陷阱。
就拿足球運動來說,足球是一個有進攻有防守的運動,他不希望你闖空門。那我們以前跑得很前面,而且只有我們在跑的時候,所有的同業基本上都站在原地不動,我們往往就過了頭,這時候就會有一些法律的爭議,我們必須獨立去克服。
但我們去克服的時候,會讓主管機關覺得,只有你寶來這樣子,其他都不要,那我為什麼要開放?我很難為了你寶來去開放。甚至我們很多業務的爭取,我們要去跟這些大的客戶,例如政府的基金等等,他們也會希望,我這個標案要有幾家能夠進來,但是只有寶來一家,好像會有圖利寶來的嫌疑。
現況讓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為在國內ETF市場寶來已具有獨占鼇頭之勢,憂的是過少的資產管理業者參與,將讓先驅者陷入孤立無援的奮戰中,包含市場的教育與法規的突破等。
所以基本上我們的心態當然是呼籲也期待有更多的業者能夠進入這個市場,雖然也許我們會被挑戰,也許我們的業務量會流失,但是如果從整個市場的涵蓋率跟整個市場的接受度方面,原則上我們當然是希望他能夠進來,而且能夠帶來更多國際化發展的標準。
因為我們在台灣這邊也是必須要跟國外去學習和引進,那我們在跟主管機關談的時候,還是一種比較沿襲的結果,但如果說有國際的業者能夠多多進來,他能夠提昇很多國內的這些標準。
當然,就競爭的角度來講,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們不能害怕挑戰,而讓指數化的投資、ETF的發展在台灣很緩慢。即便是海外資產公司的加入,必定會瓜分既有的市佔,但長遠來看,由整體市場的涵蓋率和接受度方面,一定可獲得長足的進展!
相關新聞兩則:
1. 犇華 更名貝萊德投信
2. 貝萊德 將引進ETF商品
寶來投信補充:
2010年貝萊德併購犇華投信,有了台灣的執照,就有具備引進在香港掛牌ETF的許可,但無論如何,都會面臨多個變數,一則是如何接軌,將ETF透過傳統的銷售通路銀行來推展業務,二則是如果要把管理ETF的追蹤誤差機制變得更順暢,則須要當地的券商協力。然而,這一塊是該業者目前欠缺的。而想成功取得其他券商的奧援,則需要業者提出可預見的商機才有機會往前跨步了。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4/buffettism-02.html#ixzz2ZWbnfyBO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6 (0056配息)
問:0056過去幾乎是兩年才配一次,可以改善嗎?
劉宗聖總經理:這個以後應該不會再發生了,我們第一次有息卻不能配,是因為跌破發行淨值。我們掛牌都會先定一個價格,過去採用指數的百分比來訂IPO價格(例如:百分之一),我們要衡量買賣一張的價格,才不會一張要一百萬。
但是一般來說不希望跌破發行淨值還配息,因為在資本虧損的情況下,配息來源會是本金,這就有違投資公義了。表示基金操作那麼爛,還配什麼息?其實都配到本金去了,如果配到本金,就跟老鼠會一樣,後面進來的錢拿去配給前面的人,配到最後基金可能就倒了。
劉宗聖總經理:這個以後應該不會再發生了,我們第一次有息卻不能配,是因為跌破發行淨值。我們掛牌都會先定一個價格,過去採用指數的百分比來訂IPO價格(例如:百分之一),我們要衡量買賣一張的價格,才不會一張要一百萬。
但是一般來說不希望跌破發行淨值還配息,因為在資本虧損的情況下,配息來源會是本金,這就有違投資公義了。表示基金操作那麼爛,還配什麼息?其實都配到本金去了,如果配到本金,就跟老鼠會一樣,後面進來的錢拿去配給前面的人,配到最後基金可能就倒了。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1
問:元大和寶來合併之後,對指數投資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劉宗聖總經理:我們其實非常樂觀,因為其實很多投信過去都屬於證券下面的,像是元大、寶來、群益,很多投信的母公司其實都是證券公司,而這些公司過去都是互相競爭。
所以嚴格說起來,我們過去發展ETF那麼長的時間,我們跟元大的互動非常少,不管是次級市場ETF銷售的配合、交易的配合,或者初級市場ETF的造市、種子基金的提供,因為過去寶來證券跟元大證券在市場是競爭者的關係,我們一直沒有辦法把競爭發展成競合,競爭又合作。我們跟其他幾家有,但過去這麼長的時間,發展到競合的畢竟不多。
所以元大對我們來講,根本就是一塊很大的處女地,你想想看一個在台灣佔10%,每十筆交易就有一筆、每十塊錢就有一塊錢、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透過元大作交易,但是卻沒有跟ETF沾上一點邊。所以去年下半年我們做了一些統計,元大在ETF一天整個的交易佔有量,大概不到3%,但是在做了一些教育訓練之後,可以成長到10%,寶來過去也佔了大約10%,所以我們希望元大跟寶來結合後,可以貢獻ETF市場每一天的成交量最起碼20%以上。
劉宗聖總經理:我們其實非常樂觀,因為其實很多投信過去都屬於證券下面的,像是元大、寶來、群益,很多投信的母公司其實都是證券公司,而這些公司過去都是互相競爭。
所以嚴格說起來,我們過去發展ETF那麼長的時間,我們跟元大的互動非常少,不管是次級市場ETF銷售的配合、交易的配合,或者初級市場ETF的造市、種子基金的提供,因為過去寶來證券跟元大證券在市場是競爭者的關係,我們一直沒有辦法把競爭發展成競合,競爭又合作。我們跟其他幾家有,但過去這麼長的時間,發展到競合的畢竟不多。
所以元大對我們來講,根本就是一塊很大的處女地,你想想看一個在台灣佔10%,每十筆交易就有一筆、每十塊錢就有一塊錢、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透過元大作交易,但是卻沒有跟ETF沾上一點邊。所以去年下半年我們做了一些統計,元大在ETF一天整個的交易佔有量,大概不到3%,但是在做了一些教育訓練之後,可以成長到10%,寶來過去也佔了大約10%,所以我們希望元大跟寶來結合後,可以貢獻ETF市場每一天的成交量最起碼20%以上。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冷眼三十年的投資總結
這是馮時能先生(冷眼)過往30年在大馬南洋商報上的文章彙編,所以顯得比較零散,下面摘錄一些精華片段。冷眼亦是有心人,之前將其投資心得總結在哦哦理財網,可惜版權屬商報所有,不少精華已被移走了。
1、旁門左道和人間正道
冷眼認為,財富的創造,必須建立在價值的創造上,作為經濟的一環,商業的一環,股票價值不可能無中生有,無中生有如果存在,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正道,就是從商業的角度,依據基本面進行投資。股票投資者如果一開始就對股市存在錯誤的觀念,以為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麼他的下場幾乎肯定是悲慘的。
2、買股票就是買股份
冷眼認為,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股份,股票代表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就像地契代表土地一樣。這個觀點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也是股票投資的關鍵所在。沒有確立這個觀念,你很難在股市上投資成功。每次在買進之前,都必須提醒自己:我是在買進這家公司的股份,不是買進賭桌上的籌碼。在認識清楚買股票就是買股份之後,整個投資景觀就都完全改變了。所以,在參股之前,和合夥做生意一樣,必須對公司有深入瞭解,並且和你有信心的朋友合夥一樣,謹慎對待投資公司的管理層。
1、旁門左道和人間正道
冷眼認為,財富的創造,必須建立在價值的創造上,作為經濟的一環,商業的一環,股票價值不可能無中生有,無中生有如果存在,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正道,就是從商業的角度,依據基本面進行投資。股票投資者如果一開始就對股市存在錯誤的觀念,以為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麼他的下場幾乎肯定是悲慘的。
2、買股票就是買股份
冷眼認為,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股份,股票代表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就像地契代表土地一樣。這個觀點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也是股票投資的關鍵所在。沒有確立這個觀念,你很難在股市上投資成功。每次在買進之前,都必須提醒自己:我是在買進這家公司的股份,不是買進賭桌上的籌碼。在認識清楚買股票就是買股份之後,整個投資景觀就都完全改變了。所以,在參股之前,和合夥做生意一樣,必須對公司有深入瞭解,並且和你有信心的朋友合夥一樣,謹慎對待投資公司的管理層。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Buffettism專訪寶來投信劉宗聖總經理-08 (台灣50)
問:台灣50的費用有沒有調降空間?
劉宗聖總經理:在未來當然是有調降空間,因為國外其實都是做級距式的,譬如說成長到一個階段,像是SPY就一直調降,但是我們其實從發展開始和道富有七年的合約,到2010年才解約,而這段前間內付出了很高的權利金,所以其實收費是很低的,到這一兩年才有喘息的空間。所以我們希望例如說突破1500億,的確我們有一個級距希望能再調降的打算,或者是針對一些大型的機構設定一個級距式的調降比率,因為它在國外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為什麼要跟你買?國外也有根據屬性分,像是法人,費用就比較低,散戶因為買得不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常客,所以就很難給優惠價。
劉宗聖總經理:在未來當然是有調降空間,因為國外其實都是做級距式的,譬如說成長到一個階段,像是SPY就一直調降,但是我們其實從發展開始和道富有七年的合約,到2010年才解約,而這段前間內付出了很高的權利金,所以其實收費是很低的,到這一兩年才有喘息的空間。所以我們希望例如說突破1500億,的確我們有一個級距希望能再調降的打算,或者是針對一些大型的機構設定一個級距式的調降比率,因為它在國外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為什麼要跟你買?國外也有根據屬性分,像是法人,費用就比較低,散戶因為買得不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常客,所以就很難給優惠價。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風險管理abc - 資金管理三原則
這三大原則的提出者是專業投機原理的作者Victor Sperandeo
(還是要說,這本是經典!)
只要能有效遵守,相信很快就能脫離輸家的迴圈
1.資本的保障
眾多成功的投機者都做過類似的建議:
單筆交易造成的最大虧損不該超過總資金的5%,平常則應該維持在2-3%之間
假設你手上有100萬元,目前有個你覺得有利的交易機會
那麼你可以投入20%的資金,停損設在虧損10%-15%處
即使停損出場,對總資金的損傷仍然只有2-3%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種下解脫的樹苗
好一陣子沒寫文,透過文字的輸出也一直是自己前進的步伐,只是雖然想寫卻頻頻空乏,沒有靈感也想不到主題,操作上透過反覆的複盤與策略的汰弱留強後SOP越漸精簡,只是期貨有別於股票有著基本面、財務等資訊,期貨著實是個大賭場,而下注的依據對短週期的交易者而言往往只有技術分析的K棒線型與指標,當策略透過盤後檢討有著一定的勝率時,相對於實際的績效差異就在於是否照表操課而已,因為只是照表操課所以也讓自己少了文字輸出的材料。
回歸於盤中能否照表操課?其實也就是心魔的類似主題,說真的對此仍然覺得很膩,對於心智的管理與心魔的如何共存看過不少相關書籍,也自我省思輸出過不少文章,有幫助也有進步但是總是難以保持穩定,總會三不五時不小心就"中猴"一下。而操作的節奏與績效往往就被這不小心的中猴給搞亂,而要重新找回理想的節奏則又需要一段路程。但盤雖然明天還會開,一週開五天,可是這樣的來來回回其實卻會一點一滴著消磨著樂忱與信心。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一位期貨營業員的真誠心情告白
揮刀自宮,斬斷貪婪與恐懼
多少人懷抱著夢想,來到期貨市場中掏金,然而最終帶回去的卻是滿身的債務,期貨市場中檢視的人性,焠鍊的也是人性,貪婪與恐懼都是人們與生具來的情緒,原本這兩種情緒是要人們遠離危險的本性,但是,在期貨市場中,這兩股情緒卻令身在期市中的凡人們,因為貪婪的情緒,在高點時買進,在低點時追空,而另外一種恐懼的情緒,卻是相反,還有其他不利於你我在期市中討生活的情緒,那就是期待與僥倖,因為這兩種情緒,讓你我在期市或者是股市中,難以做到確實的停損動作,停損之所以知易行難,就是因為主觀的期待與僥倖心理所致,『期市不難,難在人心』,『指數漲跌來自於人心,人心始終捉摸不定。』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內地期貨交易經歷分享 3/3
後來賠得多了,他明白了,珍惜自己的開倉價位,什麼是最安全的情況?就是有一個坐山觀虎鬥的價格。
坐山觀虎鬥的價位,這是很關鍵的。期貨頻道有個叫做纏中破纏的姐姐,這點做的很不錯,買對了就拿死。哪怕突然來三個漲停板,主力拿他也沒辦法,市場上主要的賠錢團體就是,不知所謂的折騰分子,落袋為安,滾動操作的聰明人以及那些總以為自己可以買在最低 賣在最高,賺盡市場中所有錢的同志們。
各位如果不是這幾種人之一,賺到錢都是很有希望的。
老h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對趨勢的堅持,這點從他電腦上的博弈大師上邊就可以看出來。所有的隨機指標之類的東西全部刪除,保留的只有均線以及畫線工具,在這位仁兄眼中 趨勢是唯一的標準。老h告訴本樓主他每次交易之前,就看看走勢圖,然後問自己,多空誰更加有優勢,而判別的標準還是趨勢。
而什麼是趨勢更加簡單,其實是每一個人都看得到,卻都被忽略的東西。
上漲趨勢就是回調不破前低,下跌趨勢就是上漲不破前高。一句廢話,也是真理。趨勢就是這樣的特徵,也是最明顯的特徵,無論在任何週期圖上都是如此。
人的天性決定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去探索未知。這也是人類進步的根源,而這句話在期貨市場上一點都不適用,以前低為依託去做多,以前高為依託去做空,並且持有。即使價格漲得月球,或者跌到斐查茲海淵,只要這個主要特徵不被打破那麼就持有。大部分人想的卻是萬一這次就反轉了呢。
坐山觀虎鬥的價位,這是很關鍵的。期貨頻道有個叫做纏中破纏的姐姐,這點做的很不錯,買對了就拿死。哪怕突然來三個漲停板,主力拿他也沒辦法,市場上主要的賠錢團體就是,不知所謂的折騰分子,落袋為安,滾動操作的聰明人以及那些總以為自己可以買在最低 賣在最高,賺盡市場中所有錢的同志們。
各位如果不是這幾種人之一,賺到錢都是很有希望的。
老h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對趨勢的堅持,這點從他電腦上的博弈大師上邊就可以看出來。所有的隨機指標之類的東西全部刪除,保留的只有均線以及畫線工具,在這位仁兄眼中 趨勢是唯一的標準。老h告訴本樓主他每次交易之前,就看看走勢圖,然後問自己,多空誰更加有優勢,而判別的標準還是趨勢。
而什麼是趨勢更加簡單,其實是每一個人都看得到,卻都被忽略的東西。
上漲趨勢就是回調不破前低,下跌趨勢就是上漲不破前高。一句廢話,也是真理。趨勢就是這樣的特徵,也是最明顯的特徵,無論在任何週期圖上都是如此。
人的天性決定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去探索未知。這也是人類進步的根源,而這句話在期貨市場上一點都不適用,以前低為依託去做多,以前高為依託去做空,並且持有。即使價格漲得月球,或者跌到斐查茲海淵,只要這個主要特徵不被打破那麼就持有。大部分人想的卻是萬一這次就反轉了呢。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內地期貨交易經歷分享 2/3
本樓主不喜歡用技術指標,比如macd kdj kd rsi之類的東西,對量價關係也沒太大興趣。 對於本樓主來說這些東西就是馬後炮都是滯後的東西,用途無非就是心理寄託。對於本樓主講得陷阱估計也沒幾個人明白,因為陷阱的東西是需要悟性的。那我們轉而求其次,對於一個優秀的交易員來說,再曆害的技術指標,都沒有k線圖厲害。一些大型的技術圖形例如三角,頭肩頂,圓頂圓底,在日周週期上一旦形成往往都會產生意料之外的效果。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去年暴跌之前都形成了一些經典的圖形,例如橡膠的頭肩頂,棉花的雙頭頂,塑膠的整理三角,等等。還是那句話細節決定成敗,技術圖形並沒有過時,只是大部分人不明白大週期技術圖形一旦形成,走勢必須是完成的,主力也無法改變,它唯一能做的僅僅是製造假像,影響你跟著圖形走下去。有時就這麼簡單,可惜卻很少有人明白。去年記得有次和某分析師聊橡膠行情,我說橡膠頭肩頂今年至少要打到25000 被這仁兄笑話我太單純,不懂基本面,其實聰明與傻瓜有時界限很模糊。
期貨其實很簡單,褪去浮華,它單純的就像個孩子,它有自己的性格,誰也無法去改變。 我們卻總把它想複雜強加給它許多不真實。
期貨脫離了實戰就沒有一點意義。即使我們知道大的技術圖形,在圖形上必須要完成的道理,如果在周線上看到一個圖形就殺進入,那可能等不到太陽就被洗死啦。所以這裏我們要引入跨週期的概念,這是交易在實戰中能否有效的關鍵。跨週期是什麼,簡單說由大週期確定主要走勢,去小週期尋找進場點位的方法。這是很關鍵的,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洗盤的干擾,使你的每次交易處在一個更有利的地位。
本樓主在做期貨之初就無意間使用了跨週期。只是因為心理原因賠了錢,也忽略了這個很關鍵的現象。大週期,短週期構成的立體空間,給予市場可預測的可能。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果周線形成上升整理三角向上突破,那日線無論怎麼折騰,最終也得為周線走勢服務。這就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使你在日線交易上握有底牌。玩跨週期,只要大週期你判斷正確,你完全可以在短週期上呼風喚雨,誰都別想騙你。而且我們知道越大的週期形成的圖形越可靠,這本身就是高勝率交易。
期貨其實很簡單,褪去浮華,它單純的就像個孩子,它有自己的性格,誰也無法去改變。 我們卻總把它想複雜強加給它許多不真實。
期貨脫離了實戰就沒有一點意義。即使我們知道大的技術圖形,在圖形上必須要完成的道理,如果在周線上看到一個圖形就殺進入,那可能等不到太陽就被洗死啦。所以這裏我們要引入跨週期的概念,這是交易在實戰中能否有效的關鍵。跨週期是什麼,簡單說由大週期確定主要走勢,去小週期尋找進場點位的方法。這是很關鍵的,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洗盤的干擾,使你的每次交易處在一個更有利的地位。
本樓主在做期貨之初就無意間使用了跨週期。只是因為心理原因賠了錢,也忽略了這個很關鍵的現象。大週期,短週期構成的立體空間,給予市場可預測的可能。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果周線形成上升整理三角向上突破,那日線無論怎麼折騰,最終也得為周線走勢服務。這就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使你在日線交易上握有底牌。玩跨週期,只要大週期你判斷正確,你完全可以在短週期上呼風喚雨,誰都別想騙你。而且我們知道越大的週期形成的圖形越可靠,這本身就是高勝率交易。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內地期貨交易經歷分享 1/3
文章太長,我複製了好幾次,都導致流覽器崩潰。。只好分開發了。此文由它山之石花費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校對,標注標點符號,整理編輯。韜客中長版首發。
本人不對文章點評。大家耐心看完就會知道。反正我反復看了好幾遍,收穫很多。
還有,總有朋友看見長的文章就不看了,嫌累。作者寫了這麼長都不嫌累,我們看的卻嫌累?學習是一種態度!
本人不對文章點評。大家耐心看完就會知道。反正我反復看了好幾遍,收穫很多。
還有,總有朋友看見長的文章就不看了,嫌累。作者寫了這麼長都不嫌累,我們看的卻嫌累?學習是一種態度!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賭徒式思維是炒股大忌
近期市場震盪加劇,多空分歧明顯,越是這種市況,投資者越是要理性淡定,不能急躁武斷,甚至以賭徒式思維來參與市場博弈,這是炒股大忌。
曾經有設賭百萬錯了輸了找個理由最後不認的,一個言而無信之人其言論有何可信之外,無非是繼續用一些鼓譟言詞繼續博眼球罷了,延續其賭徒思維。之後還有賭跳喜馬拉雅山的,有賭裸奔的,近期又有賭跳樓的,這些做法除了有博眼球的動機外,對炒股沒有任何好處,因為投資股性,講求的就是順勢而為和風險控制,盲目賭的結果很可能讓投資孤注一擲,不會及時糾錯最終慘敗。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一個哥們的炒股故事
說起炒股就讓我想起大學和研究生時的一哥們,這家夥是屬於天分很高的那種人,無論什麽東西,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學得很好玩得很好。他是校田徑隊的主力,人長得牛高馬大,肌肉發達,感情卻又細膩得象賈寶玉。不僅在田徑場上呼風換雨,在舞會上,晚會上也是大明星一個。歌唱得很好,舞跳得不錯,吉他更是彈得出深入化。喜歡他的漂亮姑娘真是多啊,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女生來宿舍找他,讓同學們羨慕死了。要論同學中誰在大學期間最得意,如果他稱第二,我看沒人敢稱第一的了。
畢業後他分到X市某公司工作,那時同班同學下海的不多,就我們幾個,所以聯系也挺密切的。聽說他工作一直很順利,沒幾年就當上了分公司的副經理,錢也賺了不少。有一年我從國外回來在X市轉機,打電話給他,約他在機場附近的餐館見個面吃頓飯。他匆匆趕來,席間幾杯酒下肚,他竟然嚎啕大哭起來。我大吃一驚,一個在我心目中無所不能 的兄弟,竟也有過 不去的坎?我連忙問發 生了什麽事 。原來他把所有的錢都投到股市去了,正好碰上國內經濟緊縮,股市大跌,他原來辛辛苦苦賺來的幾百萬現在就剩下一點點渣了。我連忙 安慰他說 ,經濟發展有 周期性,股市也隨著漲漲跌跌 ,現在正是最低潮的時候,我建議你去黃埔股校看一看,學習學習,再過幾年會升回來的。他聽了我的安慰,心情好多了。他說本來他在考慮割肉離場的,聽我這麽說他決定留著了。
畢業後他分到X市某公司工作,那時同班同學下海的不多,就我們幾個,所以聯系也挺密切的。聽說他工作一直很順利,沒幾年就當上了分公司的副經理,錢也賺了不少。有一年我從國外回來在X市轉機,打電話給他,約他在機場附近的餐館見個面吃頓飯。他匆匆趕來,席間幾杯酒下肚,他竟然嚎啕大哭起來。我大吃一驚,一個在我心目中無所不能 的兄弟,竟也有過 不去的坎?我連忙問發 生了什麽事 。原來他把所有的錢都投到股市去了,正好碰上國內經濟緊縮,股市大跌,他原來辛辛苦苦賺來的幾百萬現在就剩下一點點渣了。我連忙 安慰他說 ,經濟發展有 周期性,股市也隨著漲漲跌跌 ,現在正是最低潮的時候,我建議你去黃埔股校看一看,學習學習,再過幾年會升回來的。他聽了我的安慰,心情好多了。他說本來他在考慮割肉離場的,聽我這麽說他決定留著了。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停損停利的方法
停損的方法 :
受傷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若不適時的止血,可能最後連命都丟掉了。
投資操作也是,「腳步踏錯誰人嘸!」,如果投資人每次出手都獲勝,其實已經不能稱為人了,應該叫神,所以進入市場的第一課,學習如何停損及如何保留戰力比什麼都重要!
停損說來簡單做來難,除了先了解怎麼停損外,如何嚴格的執行停損才是重點!
現在先談談怎麼停損,在進入市場之前大家先應該了解目前你能運用(投入)的資金能有多少,接下來才談停損的運用,停損跟停利不同的是,停損是主動式的,因為是虧損的狀態,所以沒有「凹單」的本錢,以下是三種停損常見的方法。
受傷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若不適時的止血,可能最後連命都丟掉了。
投資操作也是,「腳步踏錯誰人嘸!」,如果投資人每次出手都獲勝,其實已經不能稱為人了,應該叫神,所以進入市場的第一課,學習如何停損及如何保留戰力比什麼都重要!
停損說來簡單做來難,除了先了解怎麼停損外,如何嚴格的執行停損才是重點!
現在先談談怎麼停損,在進入市場之前大家先應該了解目前你能運用(投入)的資金能有多少,接下來才談停損的運用,停損跟停利不同的是,停損是主動式的,因為是虧損的狀態,所以沒有「凹單」的本錢,以下是三種停損常見的方法。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有關程式交易
我是上班族程式設計師
也希望能夠在死薪水外有個投資的收入
但無法看盤及花太多時間在盤後尋股上
自從國內期貨開始交易後就希望能夠寫些程式來輔助交易
從92/06開始 花了我約3個月的時間,根據自己的本錢及風險的承受度
決定寫一個個人用的全自動當沖交易系統,所謂的全自動是指
從接收即時成交資料,買賣點計算,自動下單,故障時自動傳簡訊通知
都是由程式進行的,我每天只要注意系統及網路是否正常就可以了
也希望能夠在死薪水外有個投資的收入
但無法看盤及花太多時間在盤後尋股上
自從國內期貨開始交易後就希望能夠寫些程式來輔助交易
從92/06開始 花了我約3個月的時間,根據自己的本錢及風險的承受度
決定寫一個個人用的全自動當沖交易系統,所謂的全自動是指
從接收即時成交資料,買賣點計算,自動下單,故障時自動傳簡訊通知
都是由程式進行的,我每天只要注意系統及網路是否正常就可以了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交易的機械化方法
by Bruce Babcock
交易的機械化方法
首次進入期貨交易市場的人都是一些在別的領域做得已經很成功的人,因為沒有在別的領域的成功他們就不可能有足夠的資本積累來投資期貨,他們希望把他們在別的領域成功的經驗運用到期貨交易中,但很不幸的是,這些看來很有智慧的方法最終導致了他們在這個市場的失敗。
期貨市場是為從多數人手中拿錢給少數人花而設計的,否則它就不可能存在。很顯然,在這種特殊情況下,那些很有吸引力的,讓人感覺很舒服的常識性判斷都可能在這兒失效,否則,人人都能變成富翁。
交易的機械化方法
首次進入期貨交易市場的人都是一些在別的領域做得已經很成功的人,因為沒有在別的領域的成功他們就不可能有足夠的資本積累來投資期貨,他們希望把他們在別的領域成功的經驗運用到期貨交易中,但很不幸的是,這些看來很有智慧的方法最終導致了他們在這個市場的失敗。
期貨市場是為從多數人手中拿錢給少數人花而設計的,否則它就不可能存在。很顯然,在這種特殊情況下,那些很有吸引力的,讓人感覺很舒服的常識性判斷都可能在這兒失效,否則,人人都能變成富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