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技術分析無用論?[by 莫忘初心]
談到”技術分析無用論”,就讓我想起知名的技術分析者-韋爾達(J. Welles Wilder)的故事。他從創立RSI、ADX等多種指標,到後來遇到了Jim Sloman,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向他買下了Delta Phenomenon(有人翻譯為三角洲理論),繼而發展出亞當理論等,最後反而放棄了技術分析。這段故事,大概是最經典的”技術分析無用論”的寫照了。
技術分析有用嗎?這個問題就好比有人問:你會下棋嗎?會、不會、還好、會一點、還是看對手的棋力再回答。
會下棋的人,一定會思考對手的下一步,甚至是二步、三步或更多步,進而思考每一種可能的應對。至於,每一種可能將會讓棋勢發展成何種格局,那是更高段的思考模式了。
技術分析應用於金融市場,就如同下棋一般。你不可能每次都能準確地預測對手的下一步,但你卻可以事先考慮每種可能的應對方式。
簡單地說,技術分析不能用來預測,但可以用來分類。
分什麼類?分出現在是處於盤整還是趨勢,分出個股相對於類股、大盤的強弱,分出長中短期的格局,這才是技術分析的主要功能。想靠技術分析來預測明天開高還是開低,或者是大盤將漲到哪裏?那只能是一種機率。多點預測次數,就能讓準確性趨近於1/2。這樣說,好像技術分析變得沒什麼用處。其實不然,我個人的操作都是依照技術分析來擬定的,我不認為一般散戶能擁有比技術分析更好的武器,只是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技術分析。
或許你會問:不預測要如何下單?如果不是心中已有既定立場,怎麼知道要做多還是做空?
這個問題必需自己去思考,想通了,就會讓你的操作進化到高一層的境界!
既然技術分析無法準確地預測行情,那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進行預測呢?我的答案是:”時間”。如果你可以推算每個週期的時間,那就掌握了所謂的”聖杯”。韋爾達為何會放棄技術分析?因為他認為Delta理論中的時間週期,比那些技術指標更具有指導性。甘氏(大陸翻為江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也是他對時間週期的研究。所以我相信,”時間”才是能夠準確預測行情的要素。
我在多年前學習過甘氏矩陣圖,但效果並不理想(效果不理想是我個人資質不好或機緣不夠所導致,我無意批評甘氏矩陣圖)。後來花了一段時間,研讀甘氏的理論,也沒有太大的突破。幾年後又接觸了Delta理論,也著實地花了一段時間,動手去比對許多資料,但最後還是無法將之融入操作系統中。或許是智慧未開,或許是機緣未至,或許是福報不夠,至今仍未能一窺”天機”。
近來,花了一些時間研究北宋邵雍的皇極經世書,妄想以易經來推算時間週期。按皇極經世的推算:一元有十二會,一會三十運,一運十二世,一世三十年。所以一元總共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西遊記一開始的時候,所寫的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就是由此而來。十年在皇極經世中,也是一個週期。而在紫微斗數中,十年就是一個大運。上面這張圖的巧合,教我花了許多的時間沈迷在此時間的推算上。
右邊的綠色箭頭處,是台灣股市的第二高點10393,左邊是史上最高點12682。
12682發生在1990/2/12,為庚午年戊寅月戊申日。
10393發生在2000/2/18,為庚辰年戊寅月丙午日,2000/2/20(日)則為庚辰年戊寅月戊申日。2/18和2/20只相差2個日曆日,1個交易日。2/18為週五,2/19為週六,當時週六仍有交易進行。
1990/2/12到2000/2/20共10年,124個農曆月,3660農曆日。由於期間共含四個閏月,所以二次高點都發生在戊寅月。
很有趣的現象吧!但巧合僅此一次,下一個十年就沒出現如此的規則了。
時間的推算可說是一種天機,若能參透,別說小小的股市,就連國家大運也能屈指而知了。不過”善察淵魚者不詳”,如果沒那個福份,擅自偷窺天機的話,恐招來不測。由於我還坐在這裏寫東西,所以就表示我還未能得窺天機。
扯得有點遠了,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說明該如何來看待技術分析,僅此而已。
不設價的文章,通常很快就會沉下去。但我寫文章的主要目的,只是想對自己的思路做個整理,如此而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