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到李正(化名),穿著樸實、帶著一把長傘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位公務員;很難想像,他是在股海中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
雖然每月僅領五萬多元的固定薪水,也沒有家裡資金的奧援,他依舊能靠股市投資累積逾千萬元的身價,「投資台股」儼然成為李正最重要的「業外收益」。
「沒辦法!像我這種窮苦人家出身的,當然得靠台股投資多拚一點現金呀!」原來,李正每月的固定薪水,幾乎全都要拿來養活一家人,包括年長的媽媽、叔叔,以及最近才找到工作的弟弟。
「我還記得,去年過年包紅包給母親時,她還囑咐我這兩年年終獎金這麼少,不用包這多。」李正卻打趣地回答:「阿母!我如果只靠薪水過活的話,我早就餓死了!」原來,除了正職的薪資所得外,李正絕大部分的財富累積全來自於股票收入。
李正的父親早在他一歲多時就過世了,家裡環境欠佳的他,為了先存下自己的第一桶金,政大經濟系畢業後,就簽了三年半的志願役,其間還兼職當網路工程師,省吃儉用才勉強存了一二○萬元。
薪水不夠養家 初入股海卻遇網路泡沫
「當時,我就計畫好用這桶金來作我投資的本,每月工作所得,就拿來作家用。」年紀輕輕身為長子的李正,肩負了養家的重任。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台股初試啼聲的李正,遇到了二○○○年網路泡沫的空頭洗禮,才一年多的時間,他投入在股市的一二○萬元,賠到只剩下三十幾萬元。「當時很心痛呀!辛辛苦苦當兵三年存的錢,就這麼沒了!但我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沮喪,因為當時滿腦子都想著要怎麼把錢賺回來!」李正認真思索當時股票慘賠的原因。
「很多人股票套牢就會自我安慰說,不賣就沒賠錢!其實買錯股票就要當機立斷砍掉重練,有時候死抱不放,反而更容易擴大虧損!」李正語重心長地說。
原來,一開始資金有限的李正,透過融資拉大槓桿投資,卻未設好停損,一個不注意,就幾乎賠光了積蓄。歷經慘痛教訓後,讓李正日後的投資更為謹慎,雖然後來東山再起的初期,仍會透過融資拉大槓桿投資,但對於風險的控管他開始趨於謹慎,也成為他日後在台股投資路上,得以持盈保泰的基石。
痛定思痛後,○三年下半年至○四年的「三一九槍擊案」前,是李正投資台股的首次豐收期,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李正就將原本的三十萬元,滾出了五百萬元的資產,「當時認為自己很厲害!覺得錢賺得很容易,幾乎是花錢如流水!」那段時間,不是主管職的李正曾經一年出國十七趟,「光是單月的花費就超過二十萬元。」這段荒唐的歲月,又再度讓李正忘記了風險控管。
得意忘形忽略風險控管 二度賠光資產
那時的李正除了股票融資外,期貨、權證樣樣押到滿,沒想到,○四年的「三一九槍擊案」後沒多久,不到一年,李正的五百萬元資產,再度蒸發僅剩下五十萬元。「在投資的路上,最忌諱的就是得意忘形,卻忽略了後頭隱藏的風險。」經過二次幾乎賠光資產的李正,這回真正覺悟到風險控管的重要。
當時三十一歲、資產再度幾近歸零的李正,幸好有同業主管好友的擔保,得以向銀行借貸一百五十萬元,總共籌措了二百萬元再度投資股市;到了○七年底,扣掉之前一百五十萬元的負債,記取教訓後,這次他不但累積了千萬元的財富,甚至順利地躲過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
原來在○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當市場一片樂觀之際,李正反而全數出脫手上持股,「除了技術指標出現過熱的情況外,當時市場一片看好,也是市場過熱的一大警訊。」這次獲利出場的李正,還懂得將部分獲利轉投外幣定存與保險等防禦性的投資,讓他得以保有獲利戰。
「其實適度融資、分批布局有題材、有產業前景的低價股,並且積極地波段操作,才能加速資金累積。」回顧過去成功的獲利經驗,李正指出,他一開始集中投資「價值被低估」的低價股也是受限資金,「因為當我投資本錢剩下三、五十萬時,我就是用這樣積極的投資模,再度東山再起的。」即使現在投資基金規模變大了,李正仍鍾情低價股的操作。
綜觀李正近期在台股獲利的代表作,莫過於去年讓他獲利逾五成的正達、穩懋,以及今年初投資三個多月出脫的低價股彩晶、達能與台星科,而光是這三檔股票,讓他短短三個月就獲利逾五成,淨賺超過三百萬元,幾乎是他年薪的五倍,而他過去累積財富的獲利模式,大多依循這樣的投資邏輯。
這些讓李正得以不斷「錢滾錢」的成功獲利模式,通常有幾項特色,第一種是價值被低估且股價在三十元以下,甚至股價低於十元的低價股,也就是他口中「抄底」的投資概念。
「例如去年底台股指數在七千點附近時,發現當時有很多中小型的電子股,已經跌破海嘯時的價位,成交量也屢創新低,我就開始公司市值與淨變現價值(以企業在正常營業下,在市場出售相似或相同獲利能力之資產所能獲得的價值)的比值小於或接近一,且股價低,並且還有題材性的個股。」
逢低布局超跌股 倍數成長機會高
李正分析,通常這樣的股票,代表公司股價已經超跌,若再搭配月KD小於二十,成交量出現窒息量時,通常都是股價的相對低檔,下跌空間有限,因此只要行情反轉向上,股價都有漲五成的行情可以期待,基本面大幅轉佳者,股價還有倍數成長的機會。
李正指出,通常布局這類股票時,他都會分批進場,並且持股重押,所以當股價反轉向時,獲利也會扶搖直上,像是他今年初布局的彩晶、達能得以獲利逾五成的戰果,都是符合這樣的投資邏輯。
第二種則是產業趨勢向上、獲利佳、股價低於兩位數的成長股。例如去年投資獲利的正達、穩懋,均先後在六十與三十幾元進場,賺五成出脫,就是屬於此類標的。
至於停損與停利點,他則會看技術線形操作,一旦股價脫離成本區獲利逾三成,只要股價破線,他就會賣出持股、落袋為安;反之,當股價破底、量能放大,就應該當機砍股、絕不戀棧。
在投資的路上,李正的布局看似積極,但金錢觀其實相當保守,雖然年輕時積極在台股上拉大槓桿投資,但當他資產累積逾千萬元後,操作開始轉趨保守,不再做融資操作,並把五成的資產拿來做定存、保險等防禦性的理財。
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道,即使無法像投信法人在第一時間拜訪公司、掌握第一手消息,但投資人從公開資訊觀測站與簡單的技術分析指標,一樣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賺錢標的。
現在的李正總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創造財富之餘,還要記取過往賠錢的慘痛教訓,才是在茫茫股海中順利航行的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