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人物圖譜:指數型基金之父John Bogle 股神讚致富最佳管道


全球投資界名人能與巴菲特(Warren Buffett)名聲並駕齊驅的人,是被譽為「指數型基金之父」的約翰•柏格(John Bogle)。柏格開創低成本的指數型投資策略,不僅讓他累積大筆財富與名譽,更讓「股神」巴菲特多次公開推薦「指數型基金」才是一般投資人致富的最佳管道。
柏格1974年創辦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開創出免申購、贖回手續費基金,及低成本的指數型投資策略。柏格在1975年推出了全球第1檔指數型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該檔指數型基金即是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產品。
柏格認為指數型基金的低成本、納稅比例相對低是長期投資優勢,讓投資人有更多長期累積財富的空間。柏格曾表示,1942 ~1997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幾乎年超過主動型共同基金平均1.3%。但1978~1997年間,共同基金經理人有79%績效輸指標。

過度自信是投資天敵
據彭博統計資料,從1977年至去年,Vanguard 500 Index Fund績效表現幾乎百分百貼近標準普爾500指數,37年累計漲幅高達4631%,同期間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高達4759%;37年來Vanguard 500 Index Fund每年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0.98%,標準普爾500指數每年平均漲幅達11.06%。
柏格說過許多名言,對共同基金投資人來說以下忠告最中肯,「不少主動型基金投資人有信心選到優良的基金經理人,他們錯了。」MarketWatch新聞網站引用上述名言報導,告誡美國投資人,過度自信就是投資人最大的敵人,通常投資人等到晚年退休才會發現,他們投資在共同基金帳戶的退休金不如想像的多。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為什麼畢業生寧願忍受每週工作90小時也要去華爾街?

最近,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都指出,2008年危機之後,無論是在哈佛、耶魯還是普林斯頓,人才從金融流向科技公司趨勢逐漸加強。這是否意味著華爾街正在失去了昔日的競爭力?BI指出,事實並非如此。

華爾街目前的薪水確實比危機前的最高點要低,但平均年薪仍有30萬美元。最近哈佛商學院進入金融業的畢業生僅基本工資就有12.5萬美元。頂尖銀行的入門級工資為7萬至9萬美元,獎金雖然比不上從前,但依然相當豐厚。

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中只有去諮詢業的可能領到比這更高的薪水。雖然硅谷的薪酬也很高並且在不斷上漲,只有技術性崗位的薪水能夠與華爾街的程序員和工程師一較高下。從事這些工作的人顯然不會應聘分析師和交易員。

硅谷的商業管理和金融職位的薪酬依然是趕不上華爾街的。MBA們的在硅谷的薪水也遠低於華爾街。

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MBA和畢業生開始轉向高科技公司,這主要是因為硅谷的工作崗位更多。華爾街的崗位越來越少,但依然像原來一樣受到追捧。

哈佛進入金融領域的本科生比例較危機前有所下降,但目前已經回升至15%。普林斯頓進入金融領域畢業生比例已經從2009年的低點回升至22%。雖然仍低於歷史高點,但已經接近平均水平。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投資與交易之間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征戰股市35年的劉俊傑,在暴賺、慘賠、再起之後,發現只有長期投資才能安穩賺進驚人報酬; 身價百億的神秘大戶,分享賺取傲人財富的關鍵,就是低檔買進、長期持股。 他們的共同特質是不隨市場起舞,甚至很少看盤。 透過成功者的經驗,我們看到了股市投資的真價值,以及所有股民都該學習的長線致富術。

■劉俊傑:選股的核心,是選人! 「很多人說,買股票是高風險投資,這是完全錯誤的。」劉俊傑不但狠狠否定一般人既定印象當中的投資觀念,甚至還稍嫌不足似地補上一句:「在我看來,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資!」 一九五四年出生的劉俊傑,大概是在二十二歲的年紀開始進場投資台股,在將近三十五年的投資長河中,曾經暴賺、慘賠、東山再起,起起落落之間,逐漸修煉出能夠安穩獲利的長線投資智慧。

這樣一位足以被稱為「投資家」的股市老先覺,他的說法即使顛覆,但背後的確蘊含著三十五年經驗淬鏈之後的精妙智慧。他所謂「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資」,事實上,就是來自於他對長期投資的體悟。 「大家說股票很危險,是因為行情表上的數字隨時都會上下波動,不過,對一位長期投資者來說,這些數字只是『現在的價格』,但別忘了,你買的是『資產』,真實的資產價值,是不可能這樣跳動的。」 「買資產而非買股票」,劉俊傑累積三十五年的長期投資心法,大致就從這個觀念開始鋪陳。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富爸爸,窮爸爸》為何是一本爛書?

有一個出版單位到我部落格留言,寫下:「你看過《富爸爸,窮爸爸》嗎?明年出版社將推出不同於你對於財富的認知的熱門必讀書….」

我馬上很不客氣地回應:「《富爸爸,窮爸爸》是我最討厭的書之一,應列為青年拒絕閱讀之書單!」

我之所以討厭這本書,不是這本書寫得很糟糕,事實上,它80%都寫得很好,特別是關於現金流與財務操作的觀念。但它有一點很爛,那就是——作者完全否定上班的價值。

光是這一點,即使只占20%成分,卻已讓它足以危害世人。事實證明,它也曾經危及全世界,成為引爆美國次級房貸背後最重要的黃色炸藥成分來源。

如果不是太多美國年輕人不務本工作,專以炒樓的財務操作來取代工作本業收入,美國房地產哪會這樣喜劇性地泡沫膨脹,又悲劇性地歸於塵埃呢?

我們活在亞洲而受害於美國金融海嘯危機的人,其實都該口誅筆伐這一本書。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們,別再想靠「複利」致富

我相信愛因斯坦先生的確說過「複利是世界第X大奇蹟」,或「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更大」之類的話,但我猜他應該是從物理學的領域觀察到這個現象,而未必是真的體會過關於「錢」的複利威力。

翻開報紙、雜誌,或者多數的金融商品從業人員,最愛拿「複利」效果來誘導民眾購買理財商品,但實際上真正有錢的人其實都不是靠複利才有今日的身價,他們靠的是工作的高收入、創業開公司,或是其他投資方式而致富,但絕對不是靠複利。

為了讓多數人都能產生討論的交集,我先解釋一下複利是什麼。這是指1塊錢投入變成2塊錢,然後2塊錢投入變成4塊錢,4塊錢投入變成8塊錢之類的過程,要達成這樣的現象,必須整體的「本」與「利」都以某種報酬率「持續」滾上去,才能達到複利效果。

比方說,如果你把錢放在一個每年10%的工具,大約7.3年就能翻一倍,這意味著如果你想存到1,000萬,那你只要把500萬準備好,放在一個能帶給你每年10%報酬率的工具,7.3年後你絕對可以擁有1,000萬白花花的銀子擺在你面前。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股神巴菲特2013年致股東的信全文


2012年,伯克希爾的總收益為241億美元。我們用了13億美元回購公司股票,這使得我們的資產淨值增加了228億美元。A、B類股票每股帳面價值增長了14.4%。在過去的48年,我們的帳面價值從19美元增長到114214美元,年複合增長為19.7%。

過去的一年伯克希爾有很多的好事情,但是似乎應該先說說不太好的。自1965年我掌管伯克希爾開始,我從未想過能夠一年能夠獲得241億美元的收益,一些比較我們已經在第一頁有所呈現。

但是這個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在過去48年中,這是我們的帳面價值上升幅度第九次跑輸標普的上漲幅度(包含股息和價格上漲),值得一提的是,在這9年的八個年頭裏,標普指數上漲幅度超過了15%(譯者注:伯克希爾跑輸的9個年頭只有2004年標普上漲10.9%),我們更擅長逆勢投資。

如果以5年為週期,過去的48年裏有43個這樣的週期,到目前為止,43個5年週期,我們還沒有一次被標普打敗過,然而,這次可能有點不一樣,如果2013年標普繼續高歌猛進,哦,NO,我們這個記錄將可能被打破。(譯者注:1、過去四年伯克希爾已經有三年跑輸標普;2、過去四年為週期的話,標普也已經跑贏了伯克希爾;3、巴菲特早年說過,在指數小幅上漲或者下跌的背景下,跑贏往往不成問題,但是猛烈上漲的年份卻很難)

巴菲特股東信:投資應遵循五大基本原則

新浪財經訊北京時間2月25日凌晨消息,《財富》雜誌提前獲得巴菲特年度股東信節選。巴菲特闡述了投資者能從他的兩項不動產投資中學到什麼經驗教訓的問題。

巴菲特在股東信的開頭援引了“現代證券分析之父”本傑明-格拉厄姆(Benjamin Graham)的名言:“把有價證券當做一項生意去投資是最聰明的投資(Investment is most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

隨後,巴菲特提到了他曾進行過的兩項不動產投資。第一項投資是在1986年進行的,當時他以28萬美元的價格從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那裡購買了一座佔地400英畝的農場,這一價格遠低於當時一家已倒閉銀行在幾年前發放的相關貸款。

巴菲特寫道:“我並不知道如何運作農場,但我的兒子熱愛農業,我從那裡學到了有關這座農場將可出產多少蒲式耳玉米和大豆以及運營支出將是多少的的知識,並據此算出其正常的回報率在10%左右。我還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生產力將會有所改善,而農作物的價格也將上漲。結果是,這兩種預期都被成為了事實。”

在此後的1993年,巴菲特又進行了另一項規模較小的投資,當時他正擔任所羅門公司(Salomon)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的老闆告訴他,鄰近紐約大學的一座零售房地產正在尋找買家。當時的形勢也是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而根據巴菲特的估算,這處房地產的回報率也在10%左右,於是他又出手了。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慎選典範!」巴菲特給年輕人的8大生涯忠告


股神巴菲特,不僅對投資有其一套獨特哲學與顛撲不破的原則,數十年的人生際遇與商場征戰,他對生涯的體悟更成了許多年輕工作者的典範。
精采重點:

以下是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摘錄巴菲特與年輕人進行生涯座談時的精彩重點內容,值得參考:

1.找到你的熱情所在:永遠不要放棄尋找你真正有熱情的工作,和你喜愛的人交朋友,做你喜歡做的事。

2.慎選你的角色典範:要正確選擇你要學習的典範,從你選擇的學習對象,就可以看出你未來的發展。結交比你優秀的人,你才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3.學會如何有效的溝通:巴菲特自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後,參加了卡內基溝通課程,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從一個害怕公眾演講的人,轉變為出色的演說家。巴非特建議年輕人,必須訓練自己溝通與演說的能力,除了要能清楚傳達意見,更要能動人。

4.培養健康的習慣:觀察周遭人有哪些好的工作習慣或行為模式,同時鼓勵自己做出改變,逐步培養這些良好的工作習慣。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短線交易與適者生存的九大準則 (Larry Williams)

短線交易與適者生存的九大準則 (Larry Williams)——威廉指標的創始人
拉瑞·威廉姆斯關於短線交易與適者生存的九大準則

1。 生存是第一位
這並不是陳詞濫調,投機是非常危險的活動。 投機非並輸贏那樣簡單,首要的任務是在頂峰和谷底之間的波動中生存,如果連生存都做不到,你根本就沒有談及贏的資格。

生存的第一要求是你所有的交易都需要有依據。 坊間傳聞、他人的提醒、天氣不錯、或者自己今天感覺很好之類的理由都不足以成為交易的依據。 這個依據應該是有事實或者道理作為基礎,才能成為你行動的前提。 短線交易者和長線投資者所需的前提雖然有所不同,但都必須符合邏輯、能夠提供確實有效的幫助。 交易者和投資者應該在買入之前花費更多的功夫,而不是根據一個荒謬的理由花出數十萬元。

不可否認,存在某些方法和理論能夠告訴你市場會如何、怎麼以及什麼時間去運動,但這些有用的方法不多。 市場上更多的方法和理論是無效的。 在進入金融市場瘋狂之前,建議大家先花費足夠的時間來了解這些關鍵的東西。即使有了好的資金管理、正確的系統和行動的前提,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控制好你自己。(可惜的是這一點多數人都做不到)

2。 一切終究還是情緒的遊戲
任何時候,只要涉及到了你的金錢,你的血液就會沸騰、手心沁出汗水、神經系統塞滿了各種荒唐的情緒而出現短路。 這就使得在本來應該賣出的時刻,很多交易者還在買入;或是因為恐懼心理讓他們遠離了那些本可以成為偉大投資和交易的機會;也許,是他們的賭注下得太大,讓他們有些心驚肉怕。 這時候,決策的製訂就成為了被情緒驅動的奴僕,理性和邏輯的身影卻消失不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